-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奇域笔记》
以“奇域”,遇中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当《奇域笔记》的最后一本《古玉璧重圆》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皇皇十册,不管从单册看,还是从系列看,《奇域笔记》都是近年来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开业大吉!夏掌柜欢迎各位光临‘奇域’。”
不知道作者邹凡凡当年写下这一句时,是不是已经预料到她日后会走那么远,走到那么多大小读者的心中。
单独分析《奇域笔记》的任何一本,都不完整,当邹凡凡将此系列定格在《古玉璧重圆》一册,10本书连缀起来,毫无疑问,她讲出了最好的中国故事。从明代围棋盘到唐朝乐舞俑,再到宋画,到瓷器,到多宝格,直到这最后一本,以玉器为落脚点,故事中的中国文化、中国器物、中国风味,正是作者在后记中所写:“写出围棋之道、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宫室桥梁器皿的美。”这倒是应了一句俗谚:“远行人必有故事可讲”,邹凡凡去国多年,在异乡文化的浸润之下,重新发现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
以此而论,对于《奇域笔记》所述“中国故事”,在我看来恰有几点是独特并值得关注的。
第一,这一系列故事的“传奇”味道。当夏小蝉与冯川两名书中的少年开始接单,展开一段段冒险与探究,传奇上演。故事何以好看?因为邹凡凡将读者带入“奇域”,引入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时代。寻宝解谜是故事的表象,更深层的则是复苏了讲故事的人诉说传奇的渴望与工作。
“传奇”的另一面则是真实与虚构的消解,《奇域笔记》涉及诸多历史时代和人物,儿童文学评论家谈凤霞问过邹凡凡,她如何把握事实的边界?邹凡凡的回应是:“对我来说一切都是‘虚构’、都是‘想象’。即使真实的历史事件,经了我的手也成了假的,只能称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只要对情节有用,我就拿过来用。”
第二,是作者本人对所讲述故事的热爱。或许是因为作者的经历,在国外的生活导致“奇域”系列的情节始终有一种“异质感”,对这些奇妙的中国文化,作者本人就持有一种新鲜发现。她讲到在博物馆里看西方文物,反过来意识到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并不多,由此,她怀着热爱,开始了这样一系列有文化回归意识的创作。
第三,中华历史、文化的研习引导。10册《奇域笔记》,是邹凡凡送给大家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每本书里,交织着文化、器物、历史,都有复杂的中华文明发展背景,而且涉及很多不同地域。这本身也是对读者进一步阅读与研究的引领,可以给读者一个感兴趣的点,比如“唐朝的司法制度”,或者“月光社”,或者“大航海时代的博物学家”,或者“流失海外的国宝”,然后,更有针对性地去作可能的探究。
第四,世界眼光与技术瞻望。这一点,从整个《奇域笔记》写作的核心已经看出,“用年轻的方式讲述古老以通往未来”。《奇域笔记》写的是中国文化,但故事却发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一片青花瓷》在伦敦,《奇异骏马图》在美国,《远古守护者》更是跨越多个古文明,《羊皮纸地图》写的是丝绸之路,开放的视野,辽阔的故事,将中国故事置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变迁里,在世界历史长河里理解属于中国的璀璨文化。
这自然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未来的世界必定是更加开放的世界——读原创故事,悟中国文化,做世界公民,真义在焉。
不得不说,邹凡凡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作者,这个活力指的是她的包容、接纳,还有她的热血、激情,这使得她的“奇域”故事节奏快、不拖沓,场面也不小,阅读故事有看电影的感觉。
冥冥中,似乎是“十本之约”,从《黄花梨棋盘》到《古玉璧重圆》,邹凡凡完成了她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轮巡礼,关于“奇域”的奇遇暂时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