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绅》
吟唱母亲河 情洒黄土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乡土文学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远的不说,就说现当代,从鲁迅到柳青,再到高晓声,再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的成名作几乎都是乡土文学。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日渐“空心化”,乡土文学在逐渐式微。可乡土文学会消失吗?我持乐观态度。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存在,乡土文学就不会消失。
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最后的乡绅》就是一部乡土文学,也是作家赵星李“《渭河人家》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渭河北岸的简易村为写作背景,以简慧明简七爷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折射出时代的百年变迁。作品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以村民的日常生活为常态,以国家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为骨架,记叙凡人琐事、野史村言,杂糅故事、民俗、历史及考辨,揭示世事更替、人心变化。渭河,又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和陕西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干流在陕境内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8平方公里,占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0%。渭河养育了八百里秦川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儿女,因此老陕称渭河为母亲河。
简易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主人公简七爷20世纪初出生于简易村,逝于2002年。小说的故事从简七爷的童年开始,直到他仙逝结束,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作家采用了编年体的叙事方式,语言流畅、朴素平实,通俗易懂。
“平常斋”是简易村的私塾学堂,也是方圆数十里驰名的学堂。20世纪20年代后期,简七爷在“平常斋”学堂学习,并结识了易小满、智慧、德邻、宽宽以及简老二、简老三、袁余庆、楚戮力等伙伴。在私塾里接受的教育,让简七爷成为当时农村的文化人,因此他与乡村士绅阶层发生了某种联结,这种联结必然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和价值取向。
简七爷是个孤儿,自小就对人生命运不确定性保持敏感。他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他不同于常人,安贫知命,不移白首之心。特别在经受儿子简沂罹祸去世,老伴又悲愤而亡、儿媳妇留下遗腹子改嫁等变故,他依然能坦然面对。再后来,在好心人的张罗下,一对商南地区的小夫妻上门给简七爷做了干儿子、干儿媳,孙子简壮壮有了抚养的保障,他才安详地合上了眼。《渭河人家》的第一部到此结束,但留下了伏笔——简家的后人简壮壮已崭露头角,给读者留下悬念。
作者赵星李本名赵宏伟,是“70后”,祖籍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他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都生活在故乡,他对故乡的民风、民俗、民情和社会风尚熟稔于心,特别是对简七爷这样的人物的人生经历十分了解,因此在作品中人物形象个性明显,很有立体感,令人过目不忘。同时作品反映了近一个世纪来简易村的变迁,以及民风民俗,展示了传统文化、道德秩序的魅力和韧性,并展现出一定的实践智慧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现在生活在北京,却笔耕乡土,实在令人敬佩!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眷恋。
这部小说全景式地再现了20世纪关中农村的真实生活样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艺术审美体验,同时也使我们看清了所走过的路。我们从这本小说非常生活化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我们过去的生存状态。历史在书本中永远都是数字和名字,而在这本小说中你看到的却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看到的是国家每一次政治运动在那一个村庄引起的具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