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经济政策前沿丛书”

借“新”推动能源领域变革

作者:潘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响应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全球价值链重构、经济增长新动能挖掘以及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需求。其“新”体现在创新、效率、开放、赛道和绿色五个维度,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发展主力,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断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生态观的理解,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这一重大论断表明,绿色是新质生产力自身的鲜明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配置,这为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条件。能源绿色转型,即从依赖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变,旨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费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这一转型不仅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为其发展提供能源和环境保障。

  “中国能源经济政策前沿丛书”(厦门大学出版社)中的《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绿色转型》一书,基于中国绿色转型的实际,探讨其在新质生产力框架下的实现路径,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如何重新定义传统生产方式以及赋能能源转型目标,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基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事实分析,旨在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为推动绿色转型提供新视角下的理论指导。书中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调整监管政策及发展规划、推动低碳发展等,以促进新质生产力下的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构建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能源变革》一书则聚焦“新质生产力”和“能源变革”两大重要命题,从多个角度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能源变革的现状和潜在的挑战,分析新质生产力如何重新定义传统生产方式及赋能能源转型目标,并提出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基于对当前局势的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旨在推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保障能源安全,支撑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丛书首次揭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领域数智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何深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能源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丛书首次全面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传统能源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化机制又如何参与和调节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丛书作者林伯强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注于能源经济、能源管理、能源政策研究,连续14年参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担任中国能源社区负责人。

  新质生产力下的绿色转型和能源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技术、市场、产业、合作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转型和变革不仅促进能源行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化,还为构建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体系贡献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的转型和变革,我们有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