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二十二讲》

学术深度与理论通俗兼备

作者:马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改造中国的实践已有100多年,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的内在联系,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鉴于此,山东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二十二讲》。本书作者奚广庆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书是集作者多年研究的代表性著作,理论性、权威性、科学性、可读性较强,是一部学术深度与理论通俗兼具的优秀读物。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第一,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本书认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围绕理论基础、时代条件、中国特色、党的领导、文化自信展开,既阐释了百年来的中国道路,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回应。

  第二,透彻晓畅,权威准确,揭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300多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资本主义成为世界体系的时代,社会主义更是不可阻挡地成为世界性思潮和运动。由于地区、国度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差别,各国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观念和运动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书中提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变革创新、社会和谐、文明互动、独立自主等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是推进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也更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深信不疑。

  第三,合而不同,同频共鸣,强调要坚持中国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傲立世界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成功独创,从世界观上说,在于坚持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中国形态,遵循中国的社会实际,吸取人类文明先进成果,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21世纪,我们需要把握好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深刻理解与坚持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作为一位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人,奚广庆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并坚持以中国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研究。几十年来,奚教授潜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理论研究,扎实把握党的基本理论、思想、观点和话语体系,不套搬别人的现成公式,努力总结新成果,回答新问题,进行新阐述。

  通读全书可以看到,作者引用了沙夫、丹尼尔·贝尔等世界社会主义者的相关论述,引用了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观点,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本书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社会实践,对困扰理论界、思想界的迷思和误读给予了解答和澄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一种范例,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的重要理论著作,值得我们认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