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导论》
以分析哲学视角解读中国哲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美籍华人学者刘纪璐所著的《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是一部深入且精细的中国哲学入门书籍。原著于2006年由世界顶尖学术出版机构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发行。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主题和问题,还利用当代分析哲学的“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剖析,找出各个学派的哲学问题关键和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中西哲学的关系打开了大门。这种方法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尚属少见,因而该书出版后广获好评,并被国内外许多学者当作中国哲学课的主要教材。在英文版发行18年后,简体中文版终于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纳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中。
该书结构合理,开篇导论“什么是中国哲学”中,作者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概述。内容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中国古代哲学,涵盖了《易经》以及先秦时期的7位主要哲学家;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佛教的4个主要流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每个章节都遵循一致的格式:开头部分提供概述,详细分析核心概念和理论,最后一部分提出讨论问题和进一步阅读的建议。这种格式确保读者对每个主题都有全面了解,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在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讨论中,不同于其他中国哲学导论著作(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刘纪璐从《易经》开始切入。她认为,《易经》不仅是中国宇宙观的源头,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影响了后世诸多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接下来的内容按年代与主题交织安排,再论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继以反对儒家的墨子,后探道家老庄,最终以法家韩非子作结,引导读者将古代哲学融入当代语境。
关于中国佛教,刘纪璐详细分析了中国佛学的四大宗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的形上学立场、知识论、语言观、伦理学,以及众多实践法门。学界中的中文著作大多把佛学当作宗教,从历史渊源、人生智慧、实用观点等角度来阐释各家宗派,而刘教授则反对“以中释中”,采取分析哲学的研究方式,促进中国佛学的哲学性思辨,以期把中国佛学的哲思意境带到更加普及化、国际化的层面。
在整本书中,刘纪璐的陈述方法是首先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然后由一系列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明确论证来呈现他所表达的内容。在刘纪璐看来,这种研究进路能够更好地为中国哲学的“局外人”提供进入中国哲学的知识性通道;她还广泛参考了众多评论家的著作,介绍了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研究。
当然,该书主要关注先秦哲学和早期佛教,对宋明理学等后期发展的讨论相对缺乏,刘纪璐在序言中提及了这一局限性。对宋明理学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刘纪璐的另一佳作《宋明理学:形而上学、心灵与道德》。这两部著作合在一起,恰好就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