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罐里的年月》

用想象去赢得生命自由

作者:陈恩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一个人,如果幸运的话,他出生之后能拥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长大,再一点点地老去,直到已不再害怕死亡。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没有这般幸运,他们还来不及长大,就被命运的洪流裹挟,于懵懂之中与死神迎面相撞。

  面对如此沉重的话题,儿童文学要如何言说呢?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柴乔娜儿童小说《糖罐里的年月》,以无畏的天真、恣意的想象直面了这一挑战。在这个充满勇气的故事中,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长的大人,都展现出一种心灵的力量。正是这力量,构筑了一条开阔的心理缓冲带,让脆弱的灵魂在呼啸而来的时间中学会坚韧,接受无常。

  一个好的故事,总有一条埋伏千里的草蛇灰线,《糖罐里的年月》便是如此。糖果之于整个故事,如同一个音符之于整首乐曲,虽不起眼,却不可或缺。那些余噔噔口袋里的糖果、“老兵玻璃清洁队”队员手中的糖果、被作为勋章的糖果和被装在玻璃罐里的糖果……它们从不同的叙事支流中一路奔涌,最终汇聚于小说的结尾,圆满了故事的讲述,更圆满了情感的表达。

  作品里,糖果明媚的甜蜜犹如灯塔,在命运的狂流中点燃幽微的希望之火,召唤出人物内心的勇气,抵抗疾病的无情击打。而当这份勇气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时,我们看到它无畏无惧、舒展自由,带着小主人飞越医院的围墙,也飞越此时此刻的痛苦。时间、空间与感觉的边界,因想象而不断后退乃至消弭。

  这个“假装”游戏诞生在病房里,发明人是“我”和余噔噔——两个被病魔困住的小囚徒。参与者有“我们”的父母、医生护士和小病友们。“我们”假装15岁上课、25岁拯救世界、35岁去探险、45岁为人父母、55岁做医生、65岁退休……在游戏里,我们那么真切地体验着拥抱生活、拥抱世界、拥抱自由的感觉。

  “山中一日,人间千年”的传说变身为“人间一日,梦中十年”的现实。这是文学的现实,也是真实的梦境。这个梦境不属于夜晚,而属于白日;不是一个人孤独飘零的心海,而是一群人共同耕耘的心田。在这里,时间开出了一朵玫瑰,它抖落成长之刺,唯留迷人芬芳,无声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这迷人的芬芳不但抚慰着“我”和余噔噔,使我们在那小小的病躯内发现了大大的宇宙,而且还抚慰着“我们”的父母,使他们在人生至痛的丧失中仍能拥有珍贵的记忆。

  更令人难忘的是,这芬芳还滋养了一只鸟儿的生长,这只鸟儿的名字叫“希望”。

  糖罐里的年月,果壳中的宇宙。故事中,“我”将带着香甜记忆走向辽阔世界,慢慢长大,努力成为一个不错的大人;而故事外,我们则再次确认一个信念:虽然每个人的生命之薪终将有燃尽之时,但有想象守护的希望之火,会在永恒的时空中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