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大人物·驾宝船下西洋的使者——郑和》

感受“中华大人物”的生命华章

作者:徐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25

  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中华文明才得以融入世界并得到更大程度的传播,也才得以在兼容并蓄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然而,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1500年后,海上丝绸之路直到明朝才在郑和的努力下,从太平洋西行贯通整个印度洋。郑和于“海上丝路”的贯通厥功至伟。

  郑和无疑是伟大的,以致梁启超以“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盛赞。

  是的,郑和当得起这份荣耀,因为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将造船术与航海技术融会贯通并达到极致运用的人,也是全世界首个主导将天文定位与罗盘导航综合运用、创新航海术并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实操意义的洲际航海图的人,还是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组织进行航海距离最远、跨越海域最广的远洋航行且开辟了亚非航海通道、延伸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人……而这一切要早于其他国家的航海行动近百年。

  然而,这伟大的背后是什么?《大中华大人物·驾宝船下西洋的使者——郑和》(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为读者解开。

  郑和,原名马和。“郑和”大名是当时的皇帝所赐。之所以被赐姓,原因兼具悲催与荣耀——马和父亲死于战乱,少年马和被迫接受阉人的命运,后来却又因功受赏而更名郑和。

  显然,这是一个身份卑微、被残疾的人。

  尽管历经摧残,郑和并没有因此甘于沉沦,而是借侍奉皇室之便,勤于学习,不断进取,且敢于牺牲。他不仅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而被赐姓,更在其后因“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而扛起下西洋之巨任。

  显然,这是一个有准备、有才华、敢想敢做的人。

  郑和在下西洋之前,还曾东渡日本,成功规劝当政者妥善处置倭寇扰华事宜,随后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平息爪哇国动乱,铲除海盗陈祖义,生擒锡兰山国王,匡扶苏门答腊危局,劝谕暹罗。

  显然,这是一个有担当、有胸怀的人。

  郑和,从目睹家人离世到自己被阉成为皇室侍从,这当中经历了怎样的屈辱?从朱棣的一名贴身侍从到追随其出生入死并执掌皇家禁宫大权,这当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成长?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上的历练还是大自然中惊涛骇浪的考验,这当中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险和挑战、锻造与淬炼?

  显然,这是一个超越了荣辱、超越了自我甚至超越了时代的人。

  郑和,其成长和作为足以表明,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然而,他的伟大又绝不仅限于上述那些只言片语。当哥伦布、达伽马这些后来的航海发现者踏足每一块新土地时,给当地带去的无一例外是充斥着暴力、流血与征伐的所谓传教福音,而当郑和七下西洋时,他为沿途百姓带去的则是泱泱中华的文明,是物产,是文化,是友善,是和平。

  显然,这是高山仰止般的伟大,是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博大、仁爱,它不仅传递了中华民族对世人的友善,更散播着人类应有的最可贵的包容互鉴、交融共荣的文明理念。

  伟大,从来不曾有过专属,而一切伟大却无一例外始自平凡,甚至卑微。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则报之以歌。伟大由此而生,势不可挡。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在人类探索文明的脚步面前,一切成见终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