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超级制造

作者:书评人 李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5

  科技创新是一场接力赛,从基础原理研究开始,到样品、产品、商品,需要经历科学研究突破、工程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等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和成果产出形态都存在差异。《硬科技2:从实验室到市场》讲述了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设想;《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从理论、主体、产业、区域、政策5个维度,深度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则是从深圳经验出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书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等编著者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新要素、新技术、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质”主要区别于传统发展方式中偏重“数量”的投入,而是强调高素质人力资本、生产工具的技术含量以及绿色低碳等高质量发展方式。

  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过程中架起一座“铁索桥”,是《硬科技2:从实验室到市场》中试图解决的问题。作者米磊等基于长期的硬科技投资实践,从思想转变、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关键共性平台、金融、人才、生态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推动实验室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优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可行路径。

  在《超级制造》中,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戴维尼,展示了3D打印带来的巨大生活变革,从“隐适美”、关节植入物,到自动驾驶电动公交车……同时,他还介绍了3D打印已经取得的惊人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超级制造时代”行动路线图。

  硬科技向新质生产力的成功转化,需要对应的“新质生产关系”。在《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中,经营管理专家宋志平等作者展示了深圳政府、市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动,进而形成一套运作高效、协调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培育创新文化,政府的制度建设很重要,政府为创新主体做好服务,让企业集中力量做创新。

  在《中等技术陷阱: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挑战》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认为,一个经济体要想从中等收入水平提升为高收入经济体水平,须跨越中等技术陷阱。要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目标,一方面需要依靠培养“0—1”的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有能力在现有技术领域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升级,即在“1—10”的技术刻度内,向高水平进步。这需要满足3个条件:拥有能够从事基础科研的大学和机构、能够将基础科研转化为发展应用技术的企业和机构,以及支撑这些转化所需的金融支持。

  最后,看看意大利经济学家卢西亚诺·卡诺瓦的《看不见的大象:如何用长远思维预测未来》。卡诺瓦提出临界值的观点,即只要有足够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带来改变,他们就会选择加入行善(遵从自身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朴素认知)的事业中,由此,公共政策中的“集体行动”就能获得推动,全球变暖与人口老龄化等“看不见的大象”,才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获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