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圣地形象代言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2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新时代,在这块土地上都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其中,那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最为耀眼。
作为在一线工作10余年的党报记者,我认识并采访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他们像一面面旗帜、一座座灯塔,照耀着我成长的路,让我为了新闻事业而燃烧青春。
说到感动我的老党员的故事,我最想聊聊我的父亲——李海安,他是对越防御作战一等功臣、陕西省劳动模范。
小时候,知道父亲曾经参加过战争,一条腿曾受过伤,但对于参战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迹”并不理解,只是从家里的相册中一撇父亲在云南“猫耳洞”的留影,知晓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
父亲复员回乡后,进入延安市宝塔区物价局工作(后机构改革划入宝塔区市场管理局)。他的工作是和市场、价格打交道。他勤奋钻研、思路敏捷,成为一名业务精湛的“物价专家”,单位不少公开曝光的价格欺诈案件都有他的参与。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作为工薪阶层,他会在自家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资助失学儿童,向地震、洪水灾区群众捐款。
父亲是个好学的人。在部队时,利用休息、站岗时间背完整本《新华字典》;退伍后,继续通过党校学习深造,还在报刊发表文章。
父亲还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居二线的父亲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利用闲暇时间组建了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团,义务走进学校、企业、社区,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和人生启示。“在泥泞山路上,冒着雷区、顶着机枪封锁运送物资,和战友背回6名牺牲战士、23名重伤员,向一线运送弹药、食品数十万公斤……”从这些故事中,我像重新认识了年轻时的父亲。几年来,在父亲的努力下,宣讲团逐渐由他一个人发展到多人参与,目前已累计作报告70多场,受众40多万人次。
什么是“初心”?父亲在党39年,从入伍到复员,从入职到临近退休,一直不忘自己作为党员和军人的初心,严以律己,凭着一腔热血和责任担当,冒过枪林弹雨、俯首默默奉献,我想他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也在努力向父亲看齐。秉承入党初心、新闻初心,做生活中的“热心肠”,扶弱济困、奉献爱心;做好学的人,不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做闲不下来的人,常常到基层一线访群众、找线索、抓“活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方位锻造自己,努力去做一名守初心、担使命、勇担当、敢作为的圣地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