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报国:一位老党员的最后奉献

作者: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2

  5年前的那次采访,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当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退休老党员梁启镜病逝,捐献遗体作医学研究,完成了他一生最后的奉献。

  其实,早在生病住院的9年前,身体健康的梁启镜就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他通过报纸了解到,海南缺乏人体标本资源用于医学生作科研教学,他跟家人说出这一愿望时,女儿强烈反对,连说3遍“不行”。

  “很多老人都希望入土为安,而他希望将生命最后的价值奉献给社会。”起初,梁启镜的女儿想不通,为此和父亲“斗争”了3年,但最终拗不过倔强的父亲,只好默认。

  2019年3月3日,女儿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天,扑面袭来。在她回家收拾父亲衣服的间隙,接到医生的电话,父亲走了。当晚,她含泪捐献了父亲的遗体,完成了老人的遗愿。

  自此,77岁的老党员梁启镜化身为医学院师生的“无言良师”,为医学研究奉献最后的微光。

  “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捐遗体是他感恩国家的一种方式。”梁启镜的女儿回忆,父亲多次对她说,他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死后要做一件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想在去世后,为祖国作出最后的贡献。”

  感恩国家,一生奉献。原来,梁启镜194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原本一家人在马来西亚当地经营小饭店,靠着一门手艺,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他们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1953年,梁启镜随父母回到家乡琼海,加入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起在马来西亚经商时差距不小。

  当时,为了帮助归国华侨,当地政府安排梁启镜进入琼海市华侨中学就读,免除学杂费,补贴生活费。勤奋努力的梁启镜,顺利考上大学,并于1963年毕业,分配至位于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作为研究员,梁启镜与“橡胶先驱”郑学勤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橡胶研究之路。他们无数次深入山区,考察野生橡胶树;无数次面对毒蛇和疟疾,在草垛搭成的简陋实验室里,坚持完成橡胶育种实验;深夜抓萤火虫,研究橡胶乳胶的能量代谢。在特殊的年代里,为我国橡胶品质的提升作出贡献。

  时光易逝,美德长存。老党员梁启镜,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初心不忘,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