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头雁” 成为“头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2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机制。有一群人,他们是五级书记中处于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工作者,也是承担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指挥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他们就是村党支部书记。
2023年年底,我开始接触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域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身为基层党建报道的一名新兵,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部农家,耳闻他们千方百计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目睹他们身体力行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感受他们殚精竭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步步加深着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了解,也被他们的干劲和精神感染着。
采访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党员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林城村,我见到了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树良,78岁的他有50年党龄,1976年就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为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操心劳碌了大半生,即便“退下来了”,他还是热心村务工作,帮着做些“传帮带”工作。面对村“两委”年轻干部的新想法、新思路,张树良很尊重:“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肯定会干得更好,一切以林城村发展为出发点,我身体力行做好引领和衔接,有需要我的地方,随叫随到。”
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刘树安绝对算个“能人”,当年被镇党委请回来当党支部书记,带领当时的贫困村从“一棵苗木”发展到“森林村庄”。2023年,全村苗木及相关产业销售收入53亿元,村集体收入725万元,人均收入5.5万元,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路。这些年,刘树安始终发挥“头雁”作用,眼看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干劲不减,“村里有产业了,大家也富裕了,我琢磨着继续搞个养老院,既能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又能搞经营给村集体经济创收。”这让我真切感受到,有刘树安这样的“领头雁”在,就会越来越好。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乡村振兴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广阔的农村,像张树良、刘树安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有千千万万。他们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挚爱,扎根基层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用自己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发挥了合力,推动着党的“三农”事业发展。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也要学习“头雁”的精神,鼓起“头雁”的干劲,深入基层,践行“四力”,全力以赴讲好基层党建故事、讲好“三农”故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