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电影“危”与“机”并存

作者:张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2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不断涌现,认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都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影产业的每一个环节。然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产生了信息安全、版权保护以及技术标准等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已来,认识并使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是行业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实现全链路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产业的全链路应用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制作过程,还为电影的创作和呈现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最终的银幕呈现,人工智能(AI)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AI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电影项目的早期阶段。在创意设计之初,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AI能够识别出流行趋势和观众偏好,为编剧和设计师提供宝贵的参考。AI算法可以分析大量的剧本和故事结构,从而帮助创作者构建引人入胜的情节和角色。此外,AI还能够根据特定的风格和主题,生成对话和情节,使得剧本创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进入前期拍摄阶段,AI技术的智能摄影功能可以自动调整摄影机的设置,以适应不同的拍摄环境和需求。这种智能调整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拍摄的质量和效率。在动态捕捉方面,AI技术的应用使得捕捉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变得更加精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AI能够分析演员的表演,并实时生成高质量的动态数据,为后期的动画制作提供基础。如奈飞的首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动画短片《犬与少年》就是如此。

  在后期制作阶段,AI技术的应用也或将达到顶峰。在视频编辑过程中,AI可以自动识别视频中的关键帧和场景变化,从而简化剪辑工作。在特效制作中,AI的图像和视频生成能力使得创建逼真的视觉场景成为可能。AI可以根据剧本的描述自动生成特效场景,减少对专业特效师的依赖。色彩校正和声音处理也是AI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AI能够分析和调整视频的色彩平衡,优化声音的质量和效果,使得电影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达到高标准。如2023年8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抖音、火山引擎启动“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利用AIGC技术,使经典电影在清晰度、流畅度、色彩显示度等方面均实现了质的提升。

  除了在制作过程中的应用,AI技术还在电影的营销和宣发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和在线行为数据,AI能够预测电影的市场表现,并为电影的宣传和推广提供策略建议。此外,AI还能够根据观众的反馈和评价,对电影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AI技术在电影产业的全链路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为电影的创新和个性化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或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改变电影产业的面貌。

  各项挑战逐渐显现

  AI技术在电影产业的广泛应用,无疑为电影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然而,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一系列挑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挑战不仅关系到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电影产业的未来走向。

  首先,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泛化能力仍存在局限。尽管AI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某些创作模式,但要达到人类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情感深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I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人类创作中的微妙情感和深层次的文化理解,这限制了其在高级创意工作中的应用。同时,AI在处理复杂情境和非结构化数据时,也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在需要高度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电影制作中尤为突出。

  其次,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问题也是AI技术应用中不可忽视的挑战。随着AI生成内容的能力日益增强,如何确保这些内容的原创性和合法性,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进行训练,或者生成虚假内容误导观众等。

  再者,对人类创造力的依赖是AI技术在电影产业中应用的另一个挑战。虽然AI可以辅助人类创作者完成一些重复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但在电影创作的核心——故事讲述和情感表达上,人类创作者仍然不可替代。发展AI技术,目的应当是令其更好地服务人类创作者,而不是取代他们。这就要求在电影产业中使用AI技术时,既要发挥其技术优势,也要尊重和保护人类的创造力。

  此外,AI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伦理原则和社会影响,尊重人类的基本权利,避免对人类造成负面影响,如侵犯隐私、加剧社会不平等等。并且,还应当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为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表达机会。

  因此,电影产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这包括制定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准则,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以及建立AI技术的安全审查机制等。通过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保护电影创作者的权益,维护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人类创意无可替代

  随着AI技术如ChatGPT和Sora等的兴起,电影产业也站上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对未来充满焦虑,担心技术可能取代人类,实际上,技术不应该被放在人类的对立面,而应该被视为一种提升和扩展人类创造力的工具。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类的灵感、思考和情感始终是电影艺术的核心。这些是当前AI技术所无法复制的,它们是人类独有的财富。在这个时代,电影创作者应该致力于寻找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元素,拍摄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而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炫酷。如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它决定了电影的深度和广度,其独特性和创造性是技术无法取代的。对创作者而言,在技术浪潮中拥抱技术固然重要,但更要坚守创意。在AI技术的帮助下,电影创作者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让电影成为连接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桥梁。

  面向未来,AI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与电影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融合,更意味着理念和文化上的融合。AI技术应当更好地彰显电影的艺术特性和文化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电影创作的核心需求。通过结合行业特定的数据和需求,定制化AI模型,可以提高其在电影制作中的适用度和匹配度。例如,AI可以通过学习某特定类型的电影,生成符合该类型特点的剧本和场景,为人类创作者提供灵感和参考。

  总之,AI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既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从技术、伦理、法律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确保AI技术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电影产业带来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