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自然与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17
作家老藤,特别能讲东北振兴的故事。其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草木志》(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依然聚焦黑龙江边境地区的一座古老村庄,描写那里的农民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进行的艰苦奋斗。这部作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入手,表现东北人民勇毅前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一幅新时代东北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我”,从省直机关被派往小兴安岭东麓的沿江镇墟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在调研中,被告知了三个梗:一是方、石两姓世仇难平,二是发展没有载体,三是“一金三老”人老心不老。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外号叫“哨花吹”,原先靠吹唢呐吃饭,头脑管用,做事靠谱。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化解了方、石两家的世仇,最重要的是有着300年历史的古村落保住了,成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高光样板。
故事内在的关系其实很复杂。“我”最初是冲着这里有个北地植物王国——美丽的都柿滩而来的。到了以后才发现,自然生态很美,但实际生活并非“乐土”。墟里村虽小,历史关系、现实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却矛盾重重。而这一切,又和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与哨花吹努力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把种种不利因素化为内生动力,制定了保护都柿滩、开发古驿道的战略抓手,并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理顺了复杂的关系,也就破解了难题。
故事的视角很新颖。“我”是一个学生物出身的干部,对植物有着天然的热情,特别喜欢通过植物的特性来认识评价生活,表达爱憎。作品由此情趣盎然地描写了许许多多的东北植物。有些我们可能都熟知,如牵牛花、香椿树、白桦、美人松等;有些我们可能也知道,但用东北方言命名则很有意思,如谎花,指的是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如钢笔水花就是鸢尾花,达子香指的就是映山红、金达来这类的花,而都柿其实就是野生蓝莓;更多的应该是带有墟里村的特色,如杨铁叶子、四角菱、狼毒草、鬼蜡烛、一把抓等。墟里村都柿滩的植物语言背后则是东北的风土人情、东北人民的生存斗争、东北农民的性格,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深沉的生活哲理。在小说里,作家把人看成草木,把草木看成人。写草木就是写人,人与草木对比着写,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表现力。
故事的主题空间打得开。小说中有两点可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一是乡村振兴必须是绿色振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乡村振兴。自然赋予了墟里村如此美好的生态条件,因此,发展必须围绕着保护小心翼翼地展开,而不是简单赚钱获利。二是发展经济,更要保护文化。文化也是自然和谐、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墟里村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一条驿道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这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保护好,才能开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