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技术转移:概念与实施》

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作者:江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一项足以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科研成果都是一次原始创新,但它离可以造福社会的产品还有很远。这其中还有很多步要走,可能是工程化试验、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等技术层面的,可能是估值、融资等金融层面的,可能是衍生公司的运营等管理层面的,也可能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交易等法律层面的。这些步骤就是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又称成果转化,是指关于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流程或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系统知识的转让。技术转移为开发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产品、新服务提供支持。如果说科研创新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那么技术转移则完成了从1到10的跨越。

  技术转移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高效手段。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并非天然对接,将前沿技术及时应用到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直接的生产力。

  那么,拥有大量科研成果的大学应该在技术转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大学技术转移:概念与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书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些思考。

  推动技术转移的发生,大学和政府都应该承担主体责任。在过去的认知中,大学有两大使命:教学与科研。在本书中,作者指出了大学的“第三任务”——除教学和科研以外还应该承担的其他社会责任,即技术转移就是大学的第三任务之一。

  同时,书中也指出要警惕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回报的最大化。成功的技术转移项目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包括通过商业途径将技术从大学转移出去,为社会健康发展和财富增长作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的声望也会越来越高。但是于技术转移活动中谋求经济发展是本末倒置的,这不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政府和大学都应避免在制定技术转移支持政策时,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回报指标。

  在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已经获得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大学技术转移模式探索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如何设立和管理技术转移办公室,如何建立技术转移工作评价体系,学校端的知识产权赋权改革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仍待解决。

  大学技术转移是一项长期工作,应慷慨以待,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