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亭群芳谱》

人文历史与自然博物的融通

作者:尚语 刁正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中国古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观察、认识、记载并研究包括动物、植物、天文、气象、地理及人类自身等在内的万事万物,出现了大量谱录类著作,形成了包罗万象、独具特色的中华博物学。明代晚期,博学稽古、纂辑汇编之风盛行,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谱录类著作,其中王象晋纂辑的《二如亭群芳谱》,正是谱录纂辑繁盛时期的集大成之作。

  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曾任浙江右布政使、河南按察使等职。王象晋一生饱览群书,勤于著述,心有所感即随时记录,纂辑成书,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其存世著作有16种,散佚著作有20余种。王象晋身居官位时,时时不忘农本要义,常找机会到田间地头了解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及生产情况,细心观察,用心体验。1607—1627年,王象晋退居乡里,寄情于田园农事,专门开辟了一个名曰“涉趣”的园子,遍植花草树木,试种农作物,养鱼放鹤,读书著书。农事之余,他辑录古籍中的植物理论知识和逸闻辞藻,请教咨询农人老圃,搜集民谣农谚,结合自己多年亲历亲为的心得体会,旁征博引,细心考订,历十余寒暑,于明代天启年间纂辑完成《二如亭群芳谱》。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以植物为主要载述对象的博物学著作。全书共30卷,分为元、亨、利、贞四部。内容之丰富、详细、科学非同类植物典籍可比,称得上是涵盖社会、自然的百科全书,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养育、农业生产、医药疗治、养生保健、园艺审美、环境美化、文献编纂、文学创作等知识技能,以及关注民生、知行合一、务本求实、传授经验、以文化人等思想理念。

  此外,书中收录了大量涉及植物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早至上古歌谣,晚至王象晋本人及其亲友的诗文,时间跨度达数千年,篇幅占全书一半有余,集中呈现了明末以前中国植物文学创作的历史概貌,以及文学作品对植物知识、植物文化的记录、传承情况,是进行跨界研究特别是植物文学门类研究的重要参考文本,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史料价值、文学欣赏价值和植物审美价值。

  《二如亭群芳谱》(云南美术出版社)点校本以清康熙年间刻新城王氏诠次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保留了底本全部信息,是其成书四百年来首次进行的全本简体字横排点校版。本书对底本中的错讹衍漏及墨团参照所引文献进行了妥善处理,并将特殊字形按规范汉字要求进行订正,准确断句,合理标点,可供当今植物学、农学、中医药学、园艺学、文献学、文学、民俗学及地理学、史学、气象学研究人员参考研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云南美术出版社将《二如亭群芳谱》这样一部满载着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博物学著作加以整理出版,对吸收古人积累的知识文化促进当今科学文化发展,进行动植物知识教育,发展农业生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化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审美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