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2
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时代课题,张占斌等学者在《新质生产力》中,通过对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资料这三个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分析,论述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同样,白重恩等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学者在《中国经济:直面新问题,促进新发展》中,立足当下国情,探讨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中国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性。
在《新质生产力》中,张占斌认为,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在《中国经济:直面新问题,促进新发展》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学者从“人口负增长的经济社会挑战”“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等问题展开探讨,说明了中国发展模式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的必然,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将合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成为中国发展新增长极。
实体经济的重点是工业,工业的重点是制造业。在《关键时刻: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一书中,新望博士结合德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制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转变过程中,追求“专精特新”,培育出中国各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在全球产业链大变局和中国制造业中补短板、锻长板,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该书通过12家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实例,讲述了全球产业链大重构的关键时刻,中国制造蜕变的艰难困苦和光明未来。
新质生产力也伴随着金融货币的新业态。在《数字货币的边界:颠覆还是渐进式变革?》中,张明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全局视角出发,对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他看来,数字货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佳方式不是寻求颠覆式的替代方案,而是作为技术延伸和能力拓展,从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支付模式等方面逐步降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依赖。
在《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一书中,张锐博士认为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秩序走向将是“更多竞争但更低烈度”,他深入分析绿色低碳浪潮下的全球能源秩序、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描述世界绿色剧变。
最后来看看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原社长刘东华的新作《意义:成功与财富的原点与终点》。作者结合多年的观察与实践,围绕意义的若干问题多角度、多侧面深度思考。该书的主旨,在于让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成功与财富更有意义,并持续推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使命升级、意义升级和动力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