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的三维空间

作者:文学评论家 马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01

微信截图_20240301092055.png

  文学源自生活,通常情况下生活的丰富性必然会给文学书写带来繁荣,但文学又是一项建构在精神层面的审美活动,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经过文学表达,必须呈现出时间维度的历史感和空间维度的真实感,在这个独特的三维空间里,文学的虚拟性与生活的逻辑性相互比照,相克相生,矛盾统一,进而抵达人文思辨的高度,产生艺术审美。所以每当我们读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出于情感自我补偿,自然而然就会掩卷沉思,乃至发出感慨,他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拓展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当中有些东西无论是痛的还是痒的,只是沉在了心底却从未消失。

  迟子建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从北极村到额尔古纳河,从雾月牛栏到群山之巅,她的笔触深入东北大地灵魂深处,执着于发掘民间小人物的人性之光。她的新书《东北故事集》收录的3部中篇小说,采用现实与历史交叠的悬疑叙事手法,发掘历史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喝汤的声音》以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边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生命轮回和人性的坚守;《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书写宋徽宗联金抗辽,重构徽钦二帝被掳至五国城的历史;《碾压甲骨的车轮》以甲骨收藏家罗振玉与王国维之间的恩怨纠葛为叙事背景,揭示甲骨碾碎与心灵破碎的关系。日常生活既单调又复杂,光焰下的历史人物同样具有普通人的心灵旅程,这是迟子建小说打动人的地方。

  《最慢的是活着》收录女作家乔叶的4部中短篇小说,乔叶的小说以视角独特、笔法细腻享誉文坛,文风兼具古典柔和与现代性深邃。《最慢的是活着》通过“我”这个孙女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奶奶充满坎坷与波折的人生,表达了由个人及家庭、由家庭及社会的人伦思考;《叶小灵病史》描述了以叶小灵为代表的农村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的渴望和焦虑,由此深入探讨了现代青年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问题;《给母亲洗澡》以女儿为母亲洗澡的生活情节,回顾和反思母亲的过往经历;《明月梅花》从女性视角回望童年,以天真的心灵书写沧桑岁月的感怀,展示饱含温情与智慧的女性亲情关系。

  女作家李娟拥有十分独特的生活资源,曾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里的切片故事,洋溢着妙趣横生的生命色彩,字里行间状如目前的远山、荒漠、无边的空旷,被放大了的细碎生活更令人惊讶和沉迷。李娟的难得之处在于她用最明亮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最纯净的心灵感受身边的人和事,阿勒泰的美其实就是生活本身的美。

  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在青年受众人群中拥有大量粉丝,散文集《一次旅行》收录了《我想给你写封信》《旅程所遇见的》《一次旅行》等作品,在庆山笔下,现代都市青年的人生况味似乎和离家远行、孤独行走密切相关,这也是一代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因而被赋予了新的人生含义。在旅行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记住感悟到的点滴,遗忘该放弃的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