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追溯与思考中华文明

作者:阅读推广人 启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01

微信截图_20240301092128.png

  如果要给这期榜评起个名,名字里应该有“中华文明”4个字。

  《溯源中华文明》这本书的作者有刘庆柱、王巍、赵辉、韩建业等,王巍和赵辉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为什么要溯源中华文明?这是为了解决一个重大问题。这本书向读者完整地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故事:“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二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明确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真实的存在,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百年考古大发现》是央视《考古公开课》栏目独家授权出版的图书,由42位著名考古学家和一线专家对影响中华文明的32处重大考古遗址作深度讲解,《溯源中华文明》的作者王巍、赵辉、刘庆柱等国内资深考古学家是点评专家。《城的中国史》是著名考古学者许宏的新作品,一册通识读本。在这本“大家小书”里,他讲了中国古代城池、城邑、城郭的发展简史,时间跨越9000年,从中国最初建设的城池开始,经秦汉,至明清,在对城邑和城市的考古中,梳理中国“大历史”的演化格局和发生发展脉络。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的叙事年代是从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时代。它是“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和蔡美彪的《中国通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等一批中国通史纂修的标志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展现中国史学新成就,呈现中国史学新思想,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在国际史学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坚定、响亮地发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正声”。

  说一说文明的传播。如果说历史、思想等中华文明是人这个种群的创造,那么长江就是将中华文明传播开来的一大通道,它就像人身上的大血管,通过血液将氧气等营养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使人得以健康地活着。历史地理学家蓝勇的著作《水润华夏大长江》汇集了他数十年研究长江的心得。因为他生于长江、长于长江,所以他的书中,既有“史学家的贯通眼光,又有文学家的丰沛情感、旅行家的广博见识”。文明的传播不仅有纵向,还有横向。《西方典籍里的中国》杂糅了横向与纵向,作者武斌在书中介绍了西方典籍中对中华文明的记载,表现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过程。《马可·波罗游记》《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帝国全志》《中国科学技术史》,甚至《资本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与认知。

  多年前,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上映后,评论者苏力用一篇文章“首倡通过文艺作品透视社会现实,并引发一批法律学人持续经年的关切与回响”。《秋菊的困惑:一部电影与中国法学三十年》精选了14篇探讨“秋菊”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章。结合2023年陈彦的小说《星空与半棵树》、2024年张艺谋的新片《第二十条》,人们会发现,“要个说法”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是华语学术圈的著名伉俪——北大哲学教授汤一介和中国比较文学领域奠基人乐黛云的散文集。有评论说这三本一套的散文集可以让读者“对读”两位先生,“对读”这个词非常准确。作为乐教授的学生,戴锦华教授的序写得情真意切。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春节简史》则“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指出春节源头所在,介绍春节期间的各地人民的种种习俗、仪式、活动、物品等等”,系统记述春节历史风俗、文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