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奔》
一个和林冲一样不惧夜奔的女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是折子戏《夜奔》开头处,林冲念出的定场诗。
那一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英雄失路,英雄无路,英雄要在暗夜之中奔出一条路。而这一夜化作舞台上的30分钟,只有一个演员,孤独又决绝,唱念做打,从头到尾,处处都是高潮。在体力上和情感上,都要推到极致,要让每一个观众在看戏的时候,想起藏在自己心底的林冲,想起自己的英雄梦,然后理解英雄诞生于一个人面对着整个世界的那一个瞬间。
这是最难的折子戏之一,而如果由一个女人来演绎夜奔的林冲,则更是难上加难。苏生的长篇小说《夜奔》(广东人民出版社),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个和林冲一样不惧夜奔的英雄。
她叫蒋凤仪,女武生。她出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前夕,跟着唱戏的父母流离。母亲金铃子,作为旧戏班的台柱,眼看着戏班在时代中崩塌,选择了逃离,她最大的渴望,就是希望女儿不要唱戏,不要重复自己的命运。
不要让女儿重复自己的命运,这是每个在艰难之中的母亲都会有的愿望吧?但每个女儿终将有自己的选择。倔强的小女孩还是唱起了戏,并且有了蒋凤仪这个名字。不过,她并没有重复母亲的命运,她从不逃离,哪怕因此遍体鳞伤。蒋凤仪演了一辈子林冲,她也就真的成了林冲,于无路处奔出自己的路。改造戏曲的时候,她坚持住了;被下放到舞台队的时候,她坚持住了;唐山地震之后满目疮痍的时候,她站了出来;改革开放之后,戏曲突然边缘化的时候,还是她站了出来……
这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这也是中国戏曲艺术一段厚重的历史。而当这段家国记忆由一个女人的生命和心灵史串联呈现出来之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苦难参与塑造了每个人,而她们承受得更多。但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成了更勇敢、更现代,也更真正理解传统中国精神的那些人。从蒋凤仪的母亲金铃子,到蒋凤仪的女儿蒋雏仪,每个女人都经历了生命的抉择,而一个个自由的“我”,则在每次痛彻心扉的抉择之际诞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舞台上的《夜奔》,唱林冲的孤勇,更唱林冲的深情。苏生的小说《夜奔》,更是如此。英雄如铁的蒋凤仪,也是柔情似水的蒋凤仪。80万字的大书,一口浩然之气,酣畅淋漓,从头贯穿到尾,一旦翻开,根本停不下来。但与此同时,泪水也会跟着一阵阵涌起,为苦难,为家国,为女性,为爱。
“蒋凤仪站在这方寸之间,如与天地同在。她想唱,想做,想打,想回到少年时,凭一己之力演出满台夜色,再把女儿身熔化成英雄泪,洒在夜奔的路上。”
迈向哪里,哪里就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