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全球碳中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2

如果说气候变化问题在20世纪还只是出现在科学家的论文和科幻大片中,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已经让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有了许许多多切身感受。气候变化正在将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推向未知境地。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往往是思想理论和制度机制创新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而后者又成为前者的助推器。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相关各方也在技术和产业层面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跃跃欲试。因此,迫切需要以碳中和总目标这个全球共识为基础,实现理论制度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协同推进。
在《新公共物品原理与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书中,杨宝明博士与其研究团队梳理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碳减排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分析,认为要从需求侧着手,建立消费者责任承担机制,并提出新公共产品原理与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他们认为,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从而真正解决气候问题,国际社会必须达成以下七方面共识。第一,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要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必须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第二,所有人的碳排放权是平等的。不能用碳排放权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同时又限制另一部分人的发展。第三,消费者承担责任和成本。有需求才有商品生产和碳排放,消费者都要为自己的碳排放付出合理成本。第四,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厘清全社会可信碳足迹,避免市场信息失真和价格信号失灵,以保证市场有效。第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为碳排放存量和增量承担责任。高碳排人群应该承担更高的碳排放责任。第六,让“真负碳”成为标准商品,可在全球进行自由交易。一吨“真负碳”就是从空气中回收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第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各国政府和全球市场协同发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设置要特别注重效率和公平。
秉持上述理念,《新公共物品原理与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综合相关学科理论,进行周密而系统的集成研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构想,试图为国际社会提供一条全新的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这种可贵的思想理论探索和操作方案设计,无论是对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机构,还是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会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