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故事,触碰好艺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2

马三枣是我的朋友,我们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很多年前,我们在文学院一个比较简陋的宿舍里聊文学,给他想笔名。他是下铺,我是上铺,我在这个宿舍里见证了他笔名的诞生。我当时就有个预感,他将来一定会写出很多好作品。
三枣是一个很安静、很纯粹、很单纯的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很幽默,他给孩子们讲课很受欢迎。在我认识的作家中,他是少有的能把沉默和幽默都拿捏得特别好的作家。
收到三枣的新作《慈江雨》(希望出版社)时,我正好要出门,便随手带上了它。我在大兴安岭森林里读它,在欧洲的某个宫殿前读它,在韩国一个大学旁边的小山坡上读它,一边读一边记录一些感想。
可遇不可求的独特素材。《慈江雨》的主人公单明的原型叫于善明,这个老爷子我特别熟悉。在辽宁省作协的楼上楼下、楼里楼外,我没少遇见他,也知道他曾经到朝鲜支教过。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能照亮别人的人。以我对于善明老人的了解,他应该成为一个文学人物。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老爷子终于在马三枣的《慈江雨》中成为一个形象的文学人物。这个题材太难遇了,一般的创作者遇不到,也想不到,马三枣很幸运。于善明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他们有几十年的师生情谊。
以深刻到血脉里的生命体验完成书写。我们一般都讲,作家要深入生活,其实比深入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同化生活,也就是要把别人的生活变成作家自己的生活。马三枣的这次创作、这部作品,应该对作家与主题创作的关系构成一个启发,那就是作家要尽可能地把采风式的体验转变成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越深越好,越深越让人信服。同化生活,这也是一个优秀作家必须有的能力。马三枣同化生活的能力很强。几年前,我们一起去新疆采风,他后来为这次采风陆陆续续写了四五部作品。可见,有的地方,他看一眼就是一辈子的感觉,更何况这次写的是《慈江雨》。马三枣和于善明老师有几十年的师生情谊,他对书中主人公性格、命运的理解和体会,几乎贯穿了从少年到青年,以及现在的中年时期,已经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可以说,马三枣以深刻到血脉里的生命体验完成了对这部作品的书写,这也正是《慈江雨》最能打动别人的一点。
高水准的文学语言。马三枣的文学语言水准非常高,他之前的作品《溪山雪》《良夜灯火》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学语言特色。马三枣擅长将缓慢的故事叙述发展到极致,用高水准的文学语言驾驭一个进度缓慢的情节发展过程。《慈江雨》细读下来,文字并不是枯干的树枝,而是散发出光芒,枝繁叶茂,好像又指向意义悠远的夜空,构成了点点繁星。随便翻开一页,随便挑一段,都能读到特别容易激发人阅读兴趣的句子。它们就好像常立于山路两旁的指示牌一样,一会儿提醒你向左转,一会儿提醒你向右转。这些提示既温馨,又有趣,还有悬念。总之,你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顶,一点都不累,还十分愉悦。
以好故事抵达好艺术、好思想。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好看就是真理。所有的好故事,读者读到最后一定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好故事,还是一个富有思想性和艺术造诣的故事。一个写作高手,往往从好故事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到他作品的思想之地、艺术之地。马三枣的《慈江雨》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一个好看的故事,让你读到最后才发现,你不仅收获了一个好故事,还触碰到了一种很好的思想、一种很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