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那些人那些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5

《小巷深处》(湖北教育出版社)是作家卓列兵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糖人爷爷》《蚕豆阿婆》等14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对自己生命履历的回忆,是对童年生命中所遇到的人和所经历的事情的记录与感悟。
卓列兵在处理题材时,以人物为中心,用了讲故事的手法,讲述人物与自己的联系,以及所发生的故事,而很少议论与抒情,语言简洁、生动,具有吸引力。14篇散文,除了最末一篇《故乡的年》,其他都是写人的,文章的标题直接写出人物及其身份,比如《糖人爷爷》《水饺伯伯》《更夫老王》《戏院坤三》等等,让人一开始就能记住人物的特征。在写人的时候,卓列兵往往用白描,细致刻画人物的形貌,又摄取童年生活中一些难忘的事件和细节,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的神韵与精神。平时凶神恶煞般的蚕豆婆婆,在“我”恶作剧报复她摔伤时,是她细心地照顾“我”,用剥壳的鸡蛋滚过“我”的额头,为“我”抚平额头上肿胀的包。卓列兵正是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片段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蚕豆婆婆、水饺伯伯、戏院坤三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勤劳纯朴、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本散文集,也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在小巷里回荡的各式各样的吆喝声,构成故乡一串串特有的音符,成为故乡一道独特的风景。四时八节的风俗、禁忌与吃食,手艺人各自的当家本领和随身家什,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穿越到几十年前的龙鳞镇,获得一种异时异域的独特生活体验。
这本散文集,也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我”童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我”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我”家里虽然穷,但妈妈从小就对“我”说,“人穷志不短”。“我”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妈妈生病的时候,“我”想方设法要买一碗水饺给妈妈吃……生活虽然艰难,“我”却并不缺少爱,正是来自于祖母、母亲、姐姐以及乡邻们对“我”的爱与关怀,穿梭在小巷里的小贩和手艺人身上的纯朴与善良,让“我”成为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一个人精神的原乡。卓列兵通过对自己童年记忆中难忘的人与事的书写,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返乡,也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了一片别样的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