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的记忆和岁月的回响

作者:施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5

  阿舍的长篇新作《阿娜河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是一部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小说。全书聚焦阿娜河的生态变迁与时代变化,围绕7个章节的故事,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1957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

  小说从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建设者生活经历开始,明家人生活的茂盛农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犹如屹立大漠的千岁胡杨,以血肉之躯扎根在荒凉大地。建设者队伍中,有戎马一生、南北征战的军队战士,有培育农业、勘探水文的技术干事,有支援建设、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些人来自中国大地的天南海北,个性分明,性情迥异,但他们凭一腔热血和憧憬,甘愿来到杳无人迹的大漠边疆,将它视作倾洒青春血泪的热土故乡,立志将此处家园建设为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的荒漠绿洲。面对戈壁滩的茫茫天地,农场不仅是所有人安身立命的寄托,更让人与人彼此间形成了亲如手足、血脉相通的心灵联系。自此,一方农场的前途、数万人的命运与家国天下的发展,缔结了无比紧密的联结。

  顾名思义,在建设农场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渠引水的新疆阿娜河,成为了汇聚时代变化、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的交汇点,并延伸出故事及其情感进一步情景化、复杂化的可能。《阿娜河畔》的故事,仿佛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年代,但与之不同的是,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追求现代化愿景的过程中,一代人的命运轨迹和时代变化的交织呼应,及其人生选择与生命情感的流转蹉跎。

  阿舍的写作并不局限于个人生命的摹本,它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纪念。从初代建设者筚路蓝缕的艰辛、持之以恒的奋斗,到上海知青们建设祖国的热望、绵延千里的乡愁,再到农场后代们亦步亦趋的努力、时代变换的选择……面对千变万化的文学世界,阿舍发掘的是一个个鲜活丰饶的生命原貌,铭刻的是一段段弥足珍贵的心灵景观。

  引人深思的是,对于《阿娜河畔》所发出的最坚定的声音,不是来自建设者,而是来自建设者的后代——以明中启为代表的第一代农场子弟。他们以父辈的意志和斗志,将集体的理想付诸个人的修为,并以此叩问生命的深层意义。

  光阴轮转,世界变迁,阿舍以汗水、泪水与歌声,谱写了新中国第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生命之诗,题赠予“献给我的父辈”,以作为“无法忘却的纪念”。事实上,《阿娜河畔》可观之处,正在于说故事的人没有轻易放弃厚重的历史,也没有对未来许诺以简单的答案。光阴似风沙不止,人心如磐石永固。只要人们的脚步与思索不停止,大漠戈壁的时代故事就能够接着讲下去。长风呼啸中,风沙乍起时,阿舍围绕一座农场的前世今生,以一代代建设者的身路与心路历程,发展出承载一个时代的小说天地。让我们在数百万农场子弟身上,听到了千百万记忆的岁月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