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解读科学与科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5

《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与幻想》(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很好地探讨了科学与科幻的关系,该书作者是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付昌义。基于现实科学背景的逻辑自洽的小说,也许会存在现实科学无法实现的内容,但他基于现实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逻辑自洽为科幻小说构建了不一样的基础。而从这一点来说,该书特别有意义,因为它指出了科幻要紧紧跟随现实中前沿科学的进展,畅想科技带来的变化,展现科技的审美和奇观,反映科学家的真实形象。
这本书的结构基本上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第二部分则讲解世界科幻与这些科学的关系,第三部分则阐释中国科幻在这些科学领域的探索。这本书以“大国重器”为引子,把关注点放在了当今影响最大的科技领域上,或者说最新的科学革命进展上,关注如下七个方面的科技进展:介绍向宇宙进军的载人航天进展及其科幻作品、探月进展及其科幻作品、火星探测及其科幻作品、海洋探测及其科幻作品、生命科学的进展及其科幻作品、能源科学进展及其科幻作品、人工智能进展及其科幻作品。这方面的科幻作品甚至快赶不上现实的科技发展。
对科幻创作者及爱好者而言,了解上述七个方面科学进展与科幻作品,也就大致掌握了当今科幻的命题,以及科幻与科学的关系。现在有不少文科出身的主流作家转来写科幻,他们写的还是不像科幻,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了解科学进展,以及科学如何在科幻中得到表现。所以这本书非常及时,很有用。
此外,书的下半部分还写了他对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评论与看法。同时,他还指出科幻对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的意义,并提出三大观点:一是讲好科幻中的中国历史故事,激发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二是讲好科幻中的当代中国故事,列举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中国太阳》《乡村教师》《地火》《超新星纪元》等作品;三是讲好科幻中的未来中国故事。这些观点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有人说可能未来5到7年,整个人类社会会剧变。在未来发展中,科技处于中国发展的核心地位,而科幻带来的想象力对于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很多年前,科幻被鲁迅、梁启超引进中国,也是为了用于救国,推动国家发展的,由此就奠定了科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中国科幻更多探讨的是,中国在科技革命中如何选择、将发生什么变革、有什么影响等这些思想性极强的话题;中国科幻展望的是关于国家、民族和文明在宇宙中的未来。而这些都是付昌义的这本书重点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