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似梦不是梦

作者:文学评论家 马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5

  文学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现实中不能达成的事情,只要具备了合理性,符合生活逻辑,就有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中的桥段。文学似梦却不是梦,因为有的梦是对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掐头去尾,重新演绎,有的梦根本毫无缘由,甚至不符合逻辑。形象一点说,文学是行驶在生活河流上的梦想之舟,生活的潜流决定了它是宁静的还是颠簸的,生活的风浪决定了它是停泊还是航行。而一个成熟的作家相当于江河中熟识水文环境的船工,能够巧妙避险并利用水的流动性,完成自己的航程。

  贾平凹今年推出了他的第二十部长篇小说《河山传》,这是他的又一部城市题材作品。其实贾平凹的小说从来不曾单一性书写城市生活,《河山传》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西安,但仍然描绘了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记述了洗河等农村青年到西安奋斗的历程,以及罗山等企业家起落的人生经历。实质是以两个代表群体的命运变迁呈现国家40多年的变革与发展,生动描绘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作品从古都出发,不仅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探讨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有论者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出如下简要评述,我觉得准确而生动:《河山传》的笔调是从容自在的,当是贾平凹当下心态的折射。一路看来,贾平凹还是当年的贾平凹,贾平凹已不是当年的贾平凹。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言说不可言说之物”的挪威作家约恩·福瑟代表作《三部曲》出版。《三部曲》不仅构建了一个关于爱、反抗和救赎的寓言,而且对现代人的生存境况作出了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描绘和十分深刻的反思。

  张广天的长篇小说《来日可追》是一部关于上海、关于昨日的书,传达作者对读者的祝福:那美好且可企图的事物,在昨日也在明日。这不是一部连续的小说,而是一种精神地理学,出场的是一个一个的人,但故事发生在上海。《来日可追》试图从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和新事物中开拓一种新的中国叙述,为上海写情状物之时,也在为中国人立传存照。

  《散装时间》是评论家梁鸿鹰的短篇小说集,共包含9个故事。作者落笔于记忆的深处,探究那些来自生命的秘境和生活的经历。全书从一篇《时间里被安排的一切》开始,将童年时期的小城生活徐徐展开,心动的女孩、年轻的梦想……往事历历在目,思绪冉冉升起,情感层层叠叠,印证了那些在“时间里被安排的一切”。还是那句话:文学似梦却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