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中的人物相遇

作者:阅读推广人 启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5

  这期榜单主要谈“人”,《基辛格谈基辛格》谈的是基辛格,《范用:为书籍的一生》是汪家明先生谈范用先生,《东方守艺人》谈的是坚守与传承的一代匠人,《读史有智慧》谈的是人的历史与经验,《零食里的中国》《绘长安:大唐生活志》谈的是人的生活,《万里长城在哪里》《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等谈的是人创造的奇迹。

  2023年11月29日,世界外交界传奇人物基辛格在100岁时去世,因此他的书上榜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基辛格谈基辛格》是本小书,而往常读到的关于基辛格的书以大部头居多。但转念一想,也对。金克木先生说“书读完了”,可不就是删繁就简、化繁为简。基辛格首先是博士,然后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20世纪的世界外交工作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如此多的事,“高度提炼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另外,“本书并不自诩为一部不偏不倚的历史”。最后,这本书的特色是,“汇集了亨利·基辛格唯一接受的系列口述史访谈”。记录了很多新材料,作者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对基辛格进行了6次视频采访,视频记录的底稿经过了编辑,在保留行文准确和流畅的同时,也保留了原始内容和氛围,所以像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即兴谈话。

  汪家明的著作《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传主是我国著名出版人范用。范用先生与基辛格同年出生,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提到《范用:为书籍的一生》,大部分读者首先会想到俄国的绥青,他著有《为书籍的一生》。绥青出身农民,做过学徒,后来成了著名出版家。他的出版理想很伟大,是为了平民大众;他的出版之路很曲折,在夹缝的困难中不断前行。但是在绥青那本《为书籍的一生》里没有管理上的锱铢必较,有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范用先生像中国的绥青,他的一生也是为书籍的一生,在他生命中70余年的岁月里,他读书、编书、出书、写书、设计书、推广书,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书痴”。作为图书出版人,他曾经策划出版过《西行漫记》《傅雷家书》《干校六记》《随想录》;作为杂志出版人,他曾经创办过《读书》和《新华文摘》。其间那些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故事,与绥青那本图书相比,不遑多让。

  万里长城是世界公认的由人创造的奇迹。《万里长城在哪里》的作者董耀会是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的长城专家,曾经同吴德玉、张元华一起,历时508天行程7400公里,完成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也是个小奇迹。“前言”里对“长城”的定义比我们以往的看法更宽泛又细致,“历史上不同时期对长城有很多不同的称谓,比如,边墙、障塞、壕堑等。随便怎么称呼,其作用都是一样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由连续性墙体及配套的关隘、城堡、烽燧等构成体系的巨型军事防御工程,以构建农牧交错地带农耕与游牧经济之间的秩序”。修建长城的动力有几个,其中一个动力来自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融合,自古以来不主张使用武力。

  长城文化就是不断融合的文化,所以人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而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长城的历史放到地理空间去阐释。作者希望大家读过这本书以后,可以在更加深刻地了解历代长城的同时,还能了解长城所经过地区的地理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顺便说一句:目前,全国各地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人工智能”也是人创造的奇迹。谈人创造的人工智能的这本书,全名叫《教育会输给技术吗?——人工智能在阅读和数学中的进展》。“篇幅不大,但信息量很大”。今年,人工智能的进步带给人的震撼很多。很多人开始尝试使用ChatGPT,还有的人在使用其他AI产品。用过之后,有惊讶,也有不屑。惊讶的是,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做这么多事,节省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不屑的是,人工智能有时会驴唇不对马嘴。但不能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部分职业的发展和就业,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热点和担忧的问题,本书解答了部分疑问,指明了教育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