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故事

作者:阅读推广人 启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7

  某年,我跟随一个少儿研学团出京,目的地在4个小时车程外。一车的孩子,第一个小时很安静,孩子们彼此不熟,很收敛。第二个小时大概是熟悉了,车里开始嘈杂,同车的几个老师不断安抚,却没有效果。到第三个小时,车厢里几乎要闹翻天。我一直在最后一排坐着读书,这时读不下去,就走到前面,拿了导游用的无线麦克风,回到最后一排,开始读我带的几本准备晚上介绍给孩子们的故事书。两分钟以后,车厢里安静了。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一车人就在浓浓的故事氛围中度过。到了目的地,孩子们一个个有礼貌地跟我打着招呼下车,好像跟两个小时前吵闹的不是同一群孩子一样。老师们向我表示感谢,也对故事能有如此功用表示赞叹。我想说,这就是我一直喜欢故事的原因。我喜欢故事,既包括写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也包括听故事。故事通俗易懂,力量却十分强大。

  《中国叙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本我喜欢读的书,也是我推荐大家读的书。给孩子们讲故事好讲,孩子们听的故事少,所以有个故事就能吸引他们。孩子还喜欢总听同一个故事,同一个故事听10遍也不会烦。但是给成年人讲故事,给外国的成年人讲故事,则不是那么容易。在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需要世界对中国加强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加强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强互信,加强合作共赢。而讲好中国故事,正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好方式。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件事的逻辑上,作者认为,首先需要中国人自己读懂中国。

  放眼本期榜单就会发现,每一本书其实都在讲故事。《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是用画讲故事。它通过宣传画这种载体,展示新中国女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历史,“启发我们进一步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我们新时代的故事”。这本书是《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的后续著作,它选取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但聚焦在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女性人物形象上,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中,表现艺术中的女性美感。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是作家给这一代中国青年讲故事,讲的是中国文化思想简史。知名作家孙颙先生用文化随笔的形式,介绍在中华文化思想长河中风云际会的人物,阐述他们的言行,并评论五千年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变迁与时代精神,孙颙先生的这本书取精用宏、化繁为简,针对的是现代年轻人花不起时间的问题,很为青年设想而用心思。这就是一本“大家小书”了。

  《苏轼的朋友圈》更是讲故事,文字本身就很跳脱有趣。这是作者“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撷取苏轼与大宋30多位文化精英的人生纠葛,带领读者近距离了解苏轼‘朋友圈’的生动与精彩。从亲情、友情、爱情,立体呈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

  此外,《宋式艺术生活》讲的是宋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希望读者发现“艺术使生活更美好”。《“一带一路”倡议:过去、现在和未来》讲的是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通。《天地九重》则讲的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由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航天英雄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