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4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当王安石诗句中的州桥穿越千年与我相见,是我记者采访生涯中最震撼的时刻。
今年我带着直播团队赶往州桥考古现场,迎接我们的依然是老朋友周润山,他是州桥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他带着我缓缓走下探方,墙壁上一行行白色线条提醒着我正从现代柏油马路穿越清、明、金元土层,最终踏上了北宋土壤。短短十几米,我却走过了千年时光。
州桥南北是天街,位于北宋汴梁城中轴线上的州桥,是东京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
“州桥遗址的发现说是1984年。”采访中,周润山将州桥40年的艰辛发掘历程娓娓道来。1984年开封市中山路进行城市管道施工,意外挖到了州桥遗址,考古人员用了两天时间清理出一段桥面,随后又抽走地下水,坐着充气轮胎看到了整个桥洞。沉睡的州桥以这种不可预知的方式露面了,随着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对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汴河开展发掘工作显得尤为紧迫,而汴河上的典型遗迹——州桥,终于在2018年被再次开挖,带着20多名技工,100多名农民工,周润山团队夜以继日,发掘了3年多,出土了6万多件文物。
精美绝伦的明代、金元和宋代瓷器,让世人见证了州桥全盛时期“九州来市舶”的繁华。但在采访中我们知道,这次考古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宋代遗存,还原宋都景象,由于始终找不到宋代大型建筑遗迹,发掘工作一度没有头绪。
庆幸的是一场意外的大雨,让发掘工作有了转机。2021年7月,考古队员们冒着大雨冲进发掘现场,迅速排水,雨后,技工伦凤军在巡查时发现,桥东北侧堤岸被雨水冲出一道裂缝,一块与众不同的青砖若隐若现,在伦凤军的呼喊下,考古队员们迅速抽干积水,向纵深发掘,一块块带有精美浮雕线条的条石不断涌出。难道这是宋代遗迹?
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这些条石正是宋代原真遗存。谈到这些图案时,周润山依然难掩激动。因为这些画面与《东京梦华录》中“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完全吻合,不仅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北宋石刻壁画,也代表着宋代最高浮雕艺术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
我一边采访,一边凝望,整个壁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海马瑞兽、飞鹤祥云,华丽繁复,灵动不息。
站在南侧石壁前,周润山指着条石上刻的“天廿五、地廿一”等字符,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周润山笑着说,这些不是当时工匠们的代号,而是穿越千年的密码,汉字为纵轴,从下到上排列,数字为横轴,从西向东依次变大。
我不禁感慨,《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中国人独特的智慧下形成了一个坐标系,让21世纪的我们读懂了先人们的良苦用心。
盛世修文,从1984年的偶然发现到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眼千年的发掘过程更加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在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河南,我用镜头和文字追寻着文明的源远流长,记录着文化的生生不息。9000多年前的贾湖,7000多年前的仰韶,5000多年前的双槐树,3800多年前的二里头。每一次发掘都在补全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庞大篇幅,而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新闻工作者要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让每一位观众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也是我10年采访的领悟,我要把它们传递给更多的观众,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用各种报道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