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国标字库,如何让生僻字不再“隐身”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7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汉字的规范收录也在不断完善。今年8月,国家正式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这项标准不仅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部汉字,还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在内的共计88115个汉字。
按理说,既然有了更全面的标准和更强大的字库,在“互联网+”时代,生僻字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但应该看到,许多服务系统此前采用的是不规范的编码形式,或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汉字编码系统不同,无法通过现有的输入法输入,或包含的汉字数较少,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让“过气”的文字编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广新的标准和技术,引导各行业和组织逐步采用统一的字库,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编码形式,是确保正常输入、识别和显示生僻字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指导,推动相关服务系统的升级和改进,加快根除不合标文字编码的“后遗症”。
当然,新国标仍不能覆盖所有生僻汉字,生僻字“数字化”之路任重道远。解决生僻字问题,不能仅将其视作技术问题,更应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意识。只有输入法、字库、硬件厂商、应用软件乃至操作系统等各方形成合力,打通从输入到输出的链条,才能推动汉字全面信息化,避免产生文化“断层”。
(10月11日 光明网 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