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的特殊姿态
——评王苗《石上生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30
以前就读过王苗的《石上生花》这部作品,今天再读依然觉得其题材独特、很有艺术魅力。让我感触最深的几点,一是成长。写成长的作品很多,大凡以少年儿童作为主角的作品都会涉及成长的主题,有的写静待花开,有的写拔节之痛,也有的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更多的是写苦难中的成长。不管什么姿态的成长,王苗之作都与这些作品有不同之处或者说过人之处。
当四位男生一一出场之后,我们开始会以为这是一部反映石雕艺校生活的作品,四个男生同处一室,他们之间会有很多故事发生,这是惯常所见少年文学或者青春文学的写法,他们之间会有矛盾、摩擦或者友谊,会为了一个女生争风吃醋。很显然,王苗没走这条俗路子,你看四个男生之间几乎没有矛盾,没有故事。
她着重表现的是“内在成长”之力。对于十五六岁的少年,当他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那种源自内在的成长力量是非常打动人心的。整个作品始终充溢着这样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形成又是非常真实自然、水到渠成的。四个大男孩,有各自不同的成长背景,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非常清晰,是一条条独立的成长线。应该说,主人公杨思铭的故事最具戏剧性,也是最丰富的一个,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只是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到他会是最有故事的那一个,低起势、大波澜,这个人物不仅勾连了另外三个男孩,同时串联起贾、高两位教师,联结起了历史与现实,让一个本来的平面故事变得厚重、丰富而深刻。他太爷爷曾经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的爷爷也是有名的石雕艺人,是贾老师的舅舅,贾老师与他的爸爸则有过一段改变了两家命运的故事。而杨思铭在得知了这些以后,并没有立志继承祖辈的手艺,成为一个优秀的石雕艺人。中考时他以一分之差落榜,没有上成高中,以为从此断了上大学之路。他在高老师的启发下,知道自己还能通过学石雕上美术学院的雕塑系以后,点燃了上大学的希望,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不忘初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的精神既合乎情理,又相当感人。而另一个少年孙苇航则完全是另一种姿态,父母幼稚不成熟,完全没有做好生养一个孩子的准备,不知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表面冷漠、另类、时不时就耍酷捣乱的小男生,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头脑、很有追求的当代少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和老一辈石雕艺人差异最大的新时代石雕人。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不断地挑刺,不满老师的教学方式,然后从他那不着调的妈妈那里搞来一台电脑,从此开始自学数字化石雕设计程序,并且真的把一只带翅膀的狮子用电子技术雕刻出来。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好,那种青涩、棱角分明、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蓬勃向上的姿态写得非常到位。不只是石雕艺术,任何一门技艺、任何一项事业,后代一定要有超越前人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孙苇航这个人物,这部作品会逊色很多。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新时代少年可贵的精神品质,那种特质是内源性的,具有典型意义。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艺的冲突,作者把控得很好,当然这其中也有先进与落后的冲突,作者点到为止,并没有因为有了数字化技艺就贬低传统技艺,也没有为了刻意地坚守而抑制现代科技,很理智地强调无论高科技多么省时、高效、精准,传统的技艺是不能丢的,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里,作者还是注重写人,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苗很成熟。
另外两个人物也写得很好。马闯家在当地开石雕厂,是当代企业家,马闯有天然的优越感,但他本质不坏,显然这个孩子是要子承父业的。最后一个孩子田贺阳,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基于两个哥哥没文化、多灾多难的命运,他只想不像两个哥哥一样卖苦力,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这种想法也很有代表性,也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孩子的想法。四个孩子四种个性,都刻画得非常到位。
作为艺人的道德精神是亘古不变的,不为赚钱出卖良心,犯了错、触碰了底线会自责、自我惩罚。比如,贾老师和他表弟杨思铭爸爸的故事,拒绝福建商人,甘于当一个清贫的老师。还有那个走出家乡不再回头的著名教授的忏悔信,他没有错,但他不能原谅自己的虚荣、浅薄与世俗气,自我鄙视,不能容忍自己人格的低俗。这种内在的思想内涵弥漫在整个作品之中,是通过多种手法、多种方式来体现的,有的是藏在故事之中,有些是显性易感的,更多的是包含在细节、语言和形象之中,像生活里的空气,像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让这部作品很充实饱满,内在精神充沛丰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嵌入也很自然,红色的、大主题的东西拿捏得很好,很自然,很到位。
独特的石雕艺校及艺人生活,还有专业知识和技艺,呈现得自然真实,无编造感和明显的硬伤,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不懂行的年轻女孩之作。可见作者有生活积累,同时也在艺术表现上下了功夫。这部作品是很值得推荐给当代少年阅读的,因为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适合家长阅读,包含着怎么育人、怎么培养孩子艺术特长——热爱是第一要素,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才是健康成长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