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白银乃至中国货币史的历史真相

作者:徐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4

  “银,白金也。”《说文解字》中如是说。白银是价值仅次于黄金的贵金属。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对于白银的偏好几乎随着时间日益加深,而白银成为中国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恰恰也隐藏着中国历史大变迁的隐秘纬线。

  《白银帝国》的源起,某种程度是货币三部曲中《货币王者》的延续,但是体系显然更为复杂庞大。《货币王者》的主题是中央银行与金融危机的历史,书中写英格兰银行,在比较东西经济制度的同时,我发现在东西经济大分流之下,其实早就出现了货币与金融制度的大分流。简而言之,欧洲中世纪金银铸币并用,中国则在宋元明进行各类纸币试验,这已经是极大的不同。在地球另一端,地理大发现带来美洲贵金属,虽然欧洲人最初梦想找到的是“黄金国”,但结果是白银的数量与影响都远远超过黄金。就这样,白银不仅流入欧洲,中国也通过贸易汲取了世界白银,完成了自身的白银货币化。随后发展方向则近乎相反,白银的大量发现使得欧洲发生了价格革命,过多的白银也使金银复本位制度发生了倾斜,多数国家放弃复本位采用了金本位,最终发展出现代银行纸币制度。

  上述错综复杂而又互为镜像的历史棱镜,令我非常着迷。好奇一直是我的阅读与写作动力,也是我的天性。我对白银与东西货币制度的话题很好奇,好奇彼此间的区别与变化,好奇表面现象之外的机理与动力学原理,也好奇其结果与潜在影响。于是这本书,从白银的传记开始,记录其在中国的前世今生——从上古时代发展到20世纪,成为一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货币史。循着一层层往昔的化石最终探寻下去,这本书的篇幅和所耗费的时间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构成了对往昔帝国金融、经济、政治转折的历史追问。

  如何追溯白银乃至中国货币史的历史真相?我最初想通过不同材料的对比完成量化统计,比如计算中国白银流入数量。随后,在实践以及思考过程中,我发现已经存在一些类似的工作,有的可能具有突破性,有的只是可有可无的补充。或许,树立一个数据标杆是切入某个领域的捷径,但并不是我最欣赏的方式。在我看来,历史研究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探索复杂性与模糊性背后的逻辑。最终,我仍旧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寻求一种政治经济学的整体逻辑以及更好的解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总论,偏于理论,叙述本书的立论脉络以及观察框架。第二部分为全书主体,强调史实,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东西方白银的不同命运,第二章详细讨论宋元两朝的纸币试验,第三章分析明朝的银本位与全球化互动,第四章则探讨名存实亡的银本位如何在晚清陷入混乱与崩塌,最后一章则是民国的货币历史,即从白银开始,以法币结束。第三部分是后记,附录“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等。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修订版)》 徐瑾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