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阔大深远的母亲河传记

作者:赵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4



  我在编辑这本《黄河传》(山东人民出版社)之前,对黄河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几首诗歌、几张照片,以及经过黄河大桥时,桥下浑浊的河水上面。直到开始编辑《黄河传》,母亲河那无比深沉、厚重的形象,才逐渐在我心中建立起来。

  我与《黄河传》的缘起,始于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看稿看得昏昏沉沉,忽然接到领导召唤。领导把一大摞厚厚的稿子拍到我面前,说了很多话,传达了一个中心思想:这本《黄河传》,是一部很值得读的书稿。

  细细翻阅,但见洋洋七八十万字,书稿厚得像一摞砖头。我不禁感叹,这其中究竟包含了黄河的多少故事,承载了作者的多少深情?

  《黄河传》是一柄经30年光阴才磨成的长剑,是作者5次沿着黄河行走15000公里,收集2亿字资料,整理200万字读书笔记基础上,数易其稿,精心雕琢而成的心血之作。这是一本将情与理、知识与智慧、现实与历史、爱与恨、宏观与微观熔为一炉的作品。作者在时空交错的宏大背景下,从黄河源头开始写起,沿着它所流经的省份,包括黄河书写中他人鲜有提及的,如禹河故道曾经流过的河北、徐淮故道流过的江苏、业已消失的四渎之一济水,伴着两岸的名胜古迹、人物、动植物,顺流而下,进入历史文化的长河,作者以先贤“以历史考察地理,以历史求证地理”的治学方法,再循历史遗迹中水文、人文现象,探索和表现母亲河的前世今生,讴歌了几千年来流传不息、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精神。

  《黄河传》包含了围绕黄河而存在的各方面丰富内容,风景阔大深远,是一部兼具诗性、知识性、历史性的大书。

  其诗性,体现在诗人出身的张中海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诗的灵光融入作品中。书中常常见到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赤条条的人,从混沌未开到先知先觉,从大海到大陆,从地上到树下……此时此地,海天之间,在这时间与空间的长河、汪洋中,是否可以重新称量一下、审视一番?”一字一句,闪烁着诗歌生动活泼的光辉。这是写人类虽然历经千万年终于自以为成为万物的主宰,但在滔滔黄河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因此,诗性不仅仅体现在书中语言文字的瑰奇俊秀,更体现在作者以诗人之情怀书写黄河之博大浩瀚,把黄河写成了民族历史的长诗,表现了中华文明中的诗性精神与人文品格。为黄河、黄河文明、中华文明书写了一部纵横捭阖的壮阔诗篇。

  其知识性,表现在内容上的包罗万象,涉及地理学、植物学、人类学、水文学、建筑学、历史学、民俗学……可谓方方面面。黄河源头那些不为人知的小花小草,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揭河底”“河喘气”“龙虎大淦”这些水文现象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形成的?光未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怎样创作出来的?黄河下游的几个小村庄有“迷魂阵”,是怎么一回事?历朝历代的人民,是怎样爱黄河、恨黄河,治理黄河又依恋黄河?一册在手,黄河的种种,一览无余。

  其历史性,在于对黄河自然历史的深入介绍,更在于成功地叙写了黄河的人文历史。随着作家的叙述,我仿佛和他一起,从黄河之源一路顺流而下,领略襟带万里的黄河九道弯、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生机蓬勃的三角洲湿地……伴着黄河的无限风光,我仿佛看到那辉煌璀璨的华夏文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这一切都伴着他笔下的文字如浩荡千里的长河奔腾而来,为我们揭示了一部中华民族前进的奋斗史、发展史,也为国内外广大读者了解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于黄河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的历史地位、历史文明的还原性叙写,《黄河传》将不愧是当代文坛“百科全书式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及“全景式书写黄河的文学作品”。

  总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黄河”二字,是极具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围绕黄河及黄河沿岸所产生的种种乱与治、疏与堵、沉与浮、湮与兴、大一统与分洪分流,几乎映照着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所有的骄傲与屈辱,辉煌与灾难,文明与蒙昧。作品体现的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中华儿女的苦难与荣光、黄河精神与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对黄河子孙的爱国热情激发、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凝聚力生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