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学术不端须壮士断腕

作者:刘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6

  近日,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6月13日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媒体注意到,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此次,各高校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并将挂名现象纳入重点治理对象,无疑是对有关要求的具体落实。而以清理挂名现象为切口,挖出一批、教育一片、整治一域,对于净化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挂名论文”之祸,绝非夸大其词。比较极端的案例是,某高校一篇论文署名多达13人,其中甚至有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甚至一些论文,该署名的署不上或署名靠后,而无关人员却能堂而皇之地“名列前茅”。如此乱象,让踏实搞研究、精心写论文的人作何想?论文挂名是丑陋的潜规则,本质上就是学术造假,亵渎了学术尊严,影响了学术公平,败坏了科研风气,危害甚巨。

  学术不是生意,学术场更不是名利场。亮剑学术不端,清理挂名现象,是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之必要。为此,要积极去存量,勇于翻旧账。高校作为学术高地,适时理一理“历史遗留”,掸一掸“学术灰尘”,对于学风营造、诚信塑造、科研建设等都具有正向价值。同时,以清存量为支点撬动遏增量。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一个真实的案例、一次惨痛的教训,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打击学术不端的“成绩单”就是最好的告诫书,警示我们:学术论文不是随意挂名的“唐僧肉”,学术不端不是通往成功的“快车道”。

  (6月15日 《广州日报》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