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猛于虎执法重如山

作者:刘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6

  网络暴力何以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网民有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评论热点新闻事件无所顾忌、信口开河,恶意中伤甚至肆意造谣,而不用担心负法律责任。网络暴力的泛滥,恰恰说明当下互联网内容治理还存在制度短板与缺陷。当前网络暴力治理的法律依据还不够清晰明确,相关的法条分散在《刑法》《民法典》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条款中,较为零散甚至相互冲突。这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不少人通过注册无数“营销号”,将网络暴力开发成商业模式,成为现代版的“人血馒头”。

  由于惩治网络暴力的法律依据不够清晰明确,导致执法陷入难题。受害者面临维权难、取证难等难题,许多情况下受害者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不了了之。对于那些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件,我们都知道受害者的悲惨境遇,但又有几名施暴者付出了代价?23岁的郑灵华去世后,家属已放弃通过自诉追究侵权方的责任。这意味着该案件只有通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才有可能让正义得到伸张。

  网暴猛于虎,执法重如山。面对汹涌的网络浪潮,面对接二连三的网络暴力案例,迫切需要我们反思网络暴力的治理理念和方法。只有让施暴者付出沉重代价,而不是简单地“封号了之”,才能斩断网络暴力的黑灰利益链条,才能让网民对自身的网络言行产生必要的敬畏之心。同时,平台应当承担起责任,面对热点事件,平台守土有责,应承担起内容审核把关的义务。

  (6月12日 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