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敬

作者:周恒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02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很有趣,放在饭桌边,有时间就读一篇,读了真是长见识。

  在《熘黄菜》一文中,他讲了一个我未见过的词:外敬。起先,我不大懂“外敬”是什么意思,琢磨半天,也不明白。读完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词与经商有关,与礼节有关,与尊重人有关。

  熘黄菜不是炒鸡蛋,北方饭馆常用为一道外敬的菜。就如同三不粘、炸元宵之类,是奉赠性质。敬菜天津为最盛。天津馆子最爱外敬,往往客人点四五道菜,馆子就外敬三四道菜。这样离谱的外敬,虽说不是什么贵重的菜色,也使顾客觉得不安,但凸显的是店家的热情、厚道。

  所以,外敬这个词,应该属于天津。郭德纲的一个相声中,也说到天津人爱敬菜,要八个菜,送十个菜,还得再要一碗米饭,因为送的菜都吃不完。为了留住客人的胃,留住客人的心,天津的饭店真是拼了!

  央视主持人彭坤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一款外敬菜,曾经名动京城。这似乎有点夸张。外敬菜的“三不粘”,也有点意思:此物是一种以鸡蛋黄为主料,佐以绿豆粉和白糖,炒成后放入白瓷盘中的甜点,一不粘牙、二不粘盘、三不粘筷。我们这里的板浦凉粉,也有这三个特点。2011年彭坤在同和居见到,发现它很像是一个圆形的年糕,通体金黄,盛在白色的瓷盘里,如凝脂一般简洁而漂亮,入口绵软,不嚼即化,说是蛋羹却比蛋羹香甜,说是年糕却没有年糕那么黏,说是冰激凌却又别有一种温润的口感,真是奇妙极了!

  《今晚报》上有篇谈外敬菜的短文,外敬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饭店菜单上没有的菜;二是饭店特有的菜;三是这个菜是成本不高的菜。这是一家之言了,未必。

  来看看熘黄菜是个什么菜:有些菜要专门用蛋白,蛋黄留着无用,这时候,饭店就会考虑做一盘熘黄菜了,落得个外敬做人情了。

  清代著名学者李慈铭曾在日记中写道:津门酒保,例于正餐外,进果羹四碗,食物四盘,杏酪人一盅,谓之敬菜。以敬菜方式,向来店用餐的顾客表示感谢。敬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尊重。

  现在的饭店,极少见到外敬菜了。如果有,也只是花生米、拍黄瓜之类的赠送,且必须是饭店老板的老熟人。一日,几个好友相见,在一家辣椒炒肉饭店坐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服务员端上来一盆鸭架汤。“是送错了吗?我们没点这道菜呀!”服务员说:“是老板奉送的。”那晚,我们吃了一只烤鸭,老板用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鸭架做汤送我们,香味扑鼻,心里熨帖。

  外敬,还存在于其他商业活动。那次去朝阳路上的一家书店买书,买了一本书,结账的时候,营业员拿出一只精致的纸袋,将书用红绳系起来,然后放进纸袋,递到我的手上。那喜庆的红绳、设计别致的纸袋,就是书店体贴入微的外敬了。

  外敬,是盈盈的笑意,是暖人的细节,是对别人悄悄的敬意,体现的是会做人、善做事的品质。真是:一点小奉赠,收获暖人心;不用说再见,下次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