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一的写作人生

作者:单守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02

  近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举行“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的舞蹈艺术人生”主题展览开幕式。应邀出席的著名作家陈廷一,在11年前——2012年出版30多万字的《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传》中,纪念陈爱莲从艺60周年。如今,这部沉甸甸的人物传记成了这次活动珍贵的纪念品。我和这部大作的作者陈廷一一同离开展览馆时,边走边聊,头脑里生发出一个标题《陈廷一的“唯一”》,想写写陈廷一的写作人生。

  陈廷一 1947年出生于老子故乡河南省鹿邑县。鹿邑县人民政府立项建设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陈廷一文学馆2021年落成开放,展出陈廷一的艺术生涯、军旅生涯、文学成就、一生荣誉、名画收藏。在展馆耀眼的地方,是和他恩爱相伴60年的妻子对他写作人生的评说:“一生笔耕苦作乐,百部著作任评说。”

  在陈廷一文学馆入口处,陈廷一《著作等身》铜像揭幕时,诗人们纷纷礼赞:“一生创作不畏苦,铸就文化新里程”“百部巨著护主威,腹怀锦绣书华篇”“传记名家廷一兄,著作等身传美名”。无数人为之奋斗和向往的“著作等身”,从《成语词典》里走来,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一一数来,陈廷一迄今出版了108部著作,其中传记文学作品101部。《许世友传奇》《毛氏三兄弟》《宋氏三姐妹》《孙中山大传》《青年邓小平》……随着一部部著作高频率问世,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誉向他涌来。由于他个人撰写、出版传记文学著作数量很多,他被授予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作家”荣誉称号;朋友们称他是作家里的“劳模”。

  陈廷一笔端流淌和键盘敲出3000多万字,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为了写《许世友传奇》,他准备了10年。光是采访许世友将军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熟悉他的183个人,就用了5年时间。其间,有3个春节要么在外地采访,要么在外地采访的路上。写《宋美龄传》,他研读了所能买到和借到的各种资料。说起这两部书,陈廷一感慨道:“前者是走出来的,后者是读出来的。”

  采访结束,阅读过后,陈廷一文思如涌,笔走龙蛇,妙笔生花。他从军或转业到地方,都有任务不断加重、职务越来越高的本职工作。为了“八小时以外”的写作,他多年坚持每天5点准时起床,写3个小时后,准时上班去。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写作时间”,最多时一天写出8000字。直到退休,他才由“业余作家”转为“专业作家”。

  先后在28家海内外出版社出版图书的陈廷一,有的书首版10万册被一抢而空,再版百万册仍供不应求;有的出版社与他签订“买断”10年的“写作合同”;有的书店长达30年常年摆放着他的十七八本书,畅销不衰;有的文章被一本又一本教材收入;有的读者与他素昧平生,研读他的全部作品后,在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中国当代纪实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以陈廷一的纪实创作为例》,这篇3万多字的重量级论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陈廷一成为论文的读者后,辗转播通了论文作者的电话。这位专家型学者是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近代纪实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在电话里说“文如其人”,赞赏陈廷一“在那么多出版社出版那么多书,不仅是文章魅力,背后还有人格的魅力”。

  了解陈廷一的出版人和细心读者,都曾对他的书做过分类:成名作、代表作、传世作、畅销作,也曾面对新书劝说年事已高的他:这部书是“封笔作”吧!他都是笑呵呵地答应,却又总是忙忙碌碌不曾封笔。这不,据出版界国家级三大奖之一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得者候群雄透露,由他担任责编的陈廷一人物传记新作《屠呦呦传》将于今年面世。

  报告文学界领军人物叶永烈曾为我的报告文学集作序。现在好想请陈廷一给新书作序,他爽快地答应并鼓励道:“写作之路,贵在坚持。”

  耳畔响起第28个世界读书日里陈廷一说起自己“坚持”的声音:“读书过万、编书过千、写书过百。”致敬常能创造“唯一”的大作家陈廷一!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