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尊重自然法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我阅读《天空的流浪者》《鸟儿歌唱的地方》《寂静的森林》这3部散文集的过程中,每每会想起泰戈尔这位东方的灵慧诗人,同时也想到了海德格尔晚年在黑森洲的隐居和哲学思考的转向,他的哲学思考给予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的人们以灵性的启迪。
一方面,高维生笔下的鸟类落地于长白山区,在原生性的勾勒基础上,凸显长白山鸟类的丰富与多元。作家的观察点遍及长白山的湿地、河流、次生林、原始森林,另外还有山深处的民居和庄稼地,像《天空的流浪者》中频繁出现的富尔河,《鸟儿歌唱的地方》中出现的五峰山、干沟子山、鸳鸯地、朝阳河等,《寂静的森林》中出现的帽儿山、天池、二道白河、布尔哈通河等,皆为长白山区独特的地名。这其中,富尔河的地名贯穿于3部散文集中,如果说长白山尚拥有大区域的特性的话,那么,富尔河则是作家展开自然观察的具体载体,但在这个小地方上,却集束了不同鸟类生存斗争的光芒。除了独特的地理单元之外,作家笔下还记录了诸多长白山独有的树木,虽然它们承担了辅助性的功能,但这些植物同样指向地域性的独特。另一方面,通过两年的观察积累,在扎实的田野经验基础上,作家已经掌握了井口深挖的规律,搭建了生态写作的纵深。实际上,基于系列写作而形成的纵深度是考察生态作品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准之一,专业且深入,对于作家的写作立场而言同样重要。这其中,丰富的田野生活经历帮助作家建立专长与熟悉的园地。生态散文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的散文体式,经验赋予生态散文特有的笔力、个人化叙述、感染力,知识体系则赋予生态散文观念上的明确指向。
长白山鸟类三部曲在体例上大致相似,每一本散文集皆由3个小辑构成,其中前言和后序皆由作家亲手制作,从中可见高维生的真实体温和内心波动。诸如《鸟儿歌唱的地方》一书的序言中,有“鸟儿是飞翔的火焰”这一比拟,看见它们,尊重它们,被它们为生存所做的一切所打动,这是火焰的题中之义。因此,这种比拟手法,既是一种文学表达,也贴近了事物的本相。
三部曲中,除了精确的观察和记录之外,作者还代入了其他的线索。因为作家的童年就是在长白山脚下度过的,所以,诸如童年的追逐、攀登经历,朋友姐夫讲述的故事过往,山民的自叙,另有其他插入性叙述。以上这些片段在作品中承担了调整曲线的功能,如此避免了记录的平铺。
(《天空的流浪者》《鸟儿歌唱的地方》《寂静的森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高维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