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声以知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2009年深秋,刘小枫老师到陕西师范大学讲学,首讲题为“哲人的幽微”,在古香古色的主图书馆200人报告厅举行,几层楼梯上都站满了人……第二讲,换到了600人大礼堂,主题“潘多拉神话”,座无虚席……结束后陪他走回校内宾馆,刘小枫问起我教学情况和学术兴趣,我说一直在开设两门西方古典语文课程,就是特别想搞清楚“这两门西方古典语文究竟是怎么回事”,他鼓励我说,这得从长计议。
刘小枫离开西安当晚,陈越兄宴请,席间他们谈得十分投机,都是谋划如何编译学术丛书的事情。我郑重地问了刘小枫一个问题:“您这些学术规划究竟是为了什么呀?”他不假思索答道:“为中国学术留下几个读书的种子!”返京后几日,刘小枫就寄来了几大卷训诂详尽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文选。
转眼10多年过去了,徐晔、陈越两位先生主编的“精神译丛”已蔚为大观,品质享誉学界荣登模范。而我的初心也没有变,想搞清楚西方古典语文之究竟的愿望,算是推进了一小步。
清学开山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叙”末有言,“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亭林先生将“音学”提高到了“斯文圣学”高度!有见于“旧本之日微而新说之日凿”,他法言确确:“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答李子德书》)照此,我国西方古典语文学研究必须向古音学方向推进。为此我们摭译前剑桥大学古典语文学家阿伦教授3部古典希腊语和拉丁语音学专论,仿顾炎武《音学五书》大题,名之《古音三书》,作为“爱言:古典语文学”丛书首批书目。
1888年9月末,哲人尼采致信友人福克斯,认为“按照古代的理解,节奏的性质是道德和审美,是对激情的约束。我们的节奏类型属于病理,而古代的节奏类型从属于‘伦理’”。尼采所言足见古今音律品质意趣之别大矣哉!然古今中西哲人精神实无隔阂,中国上古哲人早就将音乐与政治一以贯之了:“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礼记·乐记》)古哲所论,实为“全球古典语文学”视野中古音学研究之旨归。
世界著名汉学家何莫邪先生,上世纪以“古汉语语法研究”蜚声海内外,慨允为《古音三书》作序,为“全球古典语文学”张目,还拨冗翻译了插图中的希腊铭文。剑桥大学古典系主任克拉克森教授,是阿伦教授原“比较语文学”教席当任者,他专文序介阿伦教授“古音三书”成就,重点介绍了近10年西方古典音韵学研究新进展。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前院长、已故著名语言学家莱昂斯爵士,2006年为阿伦教授撰写的长篇纪念文章“古音学家阿伦生平学述”,获英国国家学术院许可,译作分册。
目力所及,《古音三书》应为国内学界首次译介西方古音学专门研究著作。于我而言,术语翻译难度极大,尤其“古代语法学家语录”部分,鲜有现代译本参考,勉力按字面生硬直译,当然参考了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等工具书。译稿从诸位前辈师友大家获益良多,然错谬难免,祈请方家指教。
(《古音三书》 西北大学出版社 〔英〕威廉·西德尼·阿伦 著 黄瑞成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