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变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钩沉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变迁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也可为我们从事文学研究提供参考系与方法论。那么,何为法国文学批评的发端与去路?如何界说和定义文学批评?在《法国文学批评史》开篇,冯寿农教授如是说,文艺复兴推动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学家们开始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并制定语法标准评价作品,法国文学批评就此诞生。经过500多年的因革,法国文学批评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学派林立的显学。
《法国文学批评史》是我国首部系统评述16世纪至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大型学术专著。本书的引论从史学角度立论,认为法国文学批评经历了判断、鉴赏和诠释3个发展阶段,片言居要地廓清了整体进化脉络。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篇,各篇下以时间段或主题成章,每章下以具体的文学批评现象为节,一轴法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巨幅图卷在历时性维度下徐徐铺展开来。
第一篇回望法国大革命前(16世纪至18世纪)最初脱胎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法国文学批评,在17世纪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走向重教化的古典主义。第二篇来到浪漫主义思潮狂飙突进的19世纪,文学批评挣脱标准诗学教条的桎梏,将美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关注作品对接受主体(批评家—读者)产生的情感震荡。第三、四篇重点介绍法国文学批评的黄金时期——20世纪。20世纪标志着法国文学批评的立足点正式转向内部批评,对内部文本语言的诠释上升为文学批评研究的绝对首务。20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学批评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先后迎来新历史主义、新修辞学、手稿批评的兴起与回潮。
纵观5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法国文学批评领域始终论争不断,思潮蜂起,理论迭出,自我更新、自我革命、自我颠覆的脚步未曾片刻止息。作者在爬梳分析大量史料后,将法国文学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归因为现代性的产物。具体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性表征为对人文理性的颂扬,人本主义取代神本主义,人性得到极大解放,法兰西民族文学创作的热潮带来民族语言的规范化,文学批评遂发轫于此。崇尚进步、理性和自由批判的启蒙精神则是18世纪现代性的代名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成为对抗专制王权的前哨阵地,最终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可见,抓住现代性这条阿里阿德涅之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国文学批评史的起伏嬗递。
(《法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寿农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