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强信心暖民心聚人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14
□新华社记者 谢希瑶
谢希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重点参与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3场“委员通道”的报道工作,从中真切感受到强信心的底气、暖民心的温度、聚人心的力量。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政协换届之年。早在2月初,全国政协委员通道组就邀请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进行专题研讨,围绕媒体关心的话题和改进工作交流讨论,明确了今年“强信心暖民心聚人心”的目标宗旨。
政协是“中国式商量”的最好平台,“委员通道”自2018年设立以来,通过委员们生动的讲述、坦诚的交流、宝贵的建议,回应百姓热点关切,展示了中国开放透明、自信的国际形象,受到各方瞩目。多年来,许多委员的声音经过“委员通道”被放大,有效凝聚民心民意,有力推动相关政策加快落地。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2169名,来自34个界别,亮相“委员通道”的委员也可谓是百里挑一。
以我提问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委员为例,旅游业是近年来“委员通道”话题的一个新领域,契合今年我国旅游业迎来“开门红”这一热点,回应民众对于享受更高品质生活的期盼,有力提振消费信心,以开放的视野展现一个活力四射的中国。
每一名走上“委员通道”的委员都是民情民意的贴心人、民族自信的代言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解读国产大飞机奇迹密码的唐长红委员,解答年轻人读书之惑的蒙曼委员,建议加快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张文宏委员,用短视频向世界讲述美好新疆故事的海尼扎提・托呼提委员,在澳门出生、到香港发展多年但说自己是大湾区人的何超琼委员……
3场通道,共计24名政协委员,立足当前民生关切热点,着眼新征程发展任务,传递民情民意,汇聚发展信心。
信心,来自委员们胸怀“国之大者”,从各自领域实干出发,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与干劲;暖意,来自对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听障人士、2亿多灵活就业者、农村乡镇的肿瘤病患者等不同人群的关心关爱;聚力,来自港澳台委员共话家国情怀、激发共创伟业的肺腑心声……
围绕今年“委员通道”,新华社以直播、微博、新媒体海报、短视频、综述、消息等融媒体形式立体传播委员“好声音”,广泛传递正能量,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短短通道,通民心向未来,生动展现出我国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生机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宝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