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田上花功夫 放大镜下零失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14
□《人民日报》记者 张天培
张天培
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重大,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本次会议大事要事多,重要议程重大亮点多。立法法的修改以及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建言献策和履职情况是我报道的关注重点。如何以专业的水平报道好重要草案和重大会议,以交朋友的心态展现好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以敬业的态度保证好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报道零失误,是我在整个两会报道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专业角度问专业问题,解答专业知识。本次是全国人大换届之年,会议节点特殊,涉及事项敏感重大――审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等。每年的报道惯例之外,本次大会涉及一些特殊报道事项,比如审议立法法的修改,属于受关注比较高的议程之一。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也是通过法律实施宪法有关规定的重要体现。对于政法领域的专业记者,格外关注立法法修正草案的审议表决。本次修改对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有哪些总结?如何实际贯彻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代表们在审议的过程中都提出了哪些意见?修正草案是否进行了相应修改?这些都是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报道过程中,记者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及对人大工作充分了解,才能更系统全面细致地做好相关报道,在同类稿件中高出一筹。
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满怀信心和热情带着经过充分调研产生的议案建议来到会场。如何报道好他们的履职故事,既考验记者的能力与水平,也体现着记者对代表工作的掌握与熟悉。
提起代表情况,作为经常报道此领域工作的记者,可以快速锁定新一届人大代表结构特点、各代表团中代表特色等。一组组数据马上出现在脑海里: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连任代表有700余名;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比上一届增长了大概1%;本次选举产生的2977名代表,大致包含哪些地区、民族、领域……只有将这些数据了然于胸,采访报道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既确保报道工作准确高效,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代表风采。
全国两会是各家媒体的竞技场,记者必须以专业的水平、饱满的热情,还有极端敬业的态度,确保每一篇稿件、每一次采访零失误。在两会报道中,必须充分确立责任田意识,守好自己报道的领域,以一失万无的警醒确保万无一失。
放大镜下审视稿件。两会报道中,零失误是报道的底线,任何一处错误和失误都是不被允许的,一字之差可能带来天差地别。比如,“决议”与“决定”;“出席”与“列席”;“提案”与“议案”,虽然只有一字不同,但涉及的领域和含义则完全不同。还有,比如“列席人员”与“列席代表”;“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与“人大主任”,属于经常易混淆的术语,这些都是一些基础却常见的报道“陷阱”。无论在撰写报道时,还是编辑稿件时,不能以口语化表达代替规范表述,更不能以想当然的心态处理重要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