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

寻找中国的精神原乡

作者:周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周思

  2022年1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隆重推出重磅巨著《凉州十八拍》(全三卷)。《凉州十八拍》是实力派作家叶舟继入围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著《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以千里河西为背景,以古凉州为原点,聚焦河西走廊文化、历史、人物的又一部壮阔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生于甘肃、长于甘肃的叶舟,对河西走廊这片土地始终怀着深切、热忱的情感和深深的自豪。叶舟曾表示:“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作为甘肃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儿子,我对甘肃和河西走廊的所有热爱、书写、感情,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是写作的宿命,也是人生的宿命。”

  整部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时间是民国初年,彼时山河动荡,民生凋敝。小说有三条主要脉络:第一条是凉州城外突然出现了一座百姓们捐建的城堡承平堡,由创始人权爱棠的女婿顾山农经营。在军阀和当地政权的双重压榨下,顾山农九死一生,表面上经营着保价局,事实上则勉力珍藏着西北腹地自汉代以来最大的秘密――将铜奔马妥善保存,不被用心险恶的各方势力所掠夺。这铜奔马是凉州的魂魄所系,也是先辈们留下的河西信物。

  第二条是权爱棠的义子徐惊白的成长线索。徐惊白本姓续,是北疆贩马集团续门的遗孤,他被辗转寄于权家,受姐姐权达云和姐夫顾山农悉心培养。他从一个调皮的凉州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堪当大任的勇毅少年,承担起守护凉州的重任,从一个被保护的孤儿变成保护红军孤儿的人,这是他个人的蜕变,也是一代人的希望之声。

  第三条是关于河西走廊一带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边地传说。叶舟用现代主义的方式将鸠摩罗什、罗什塔、萨班渠、左公柳等边地历史文化元素亦真亦幻地融入小说主线中。这种叙事设计不但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文学趣味,更是将凉州的历史纵深感完整地体现出来。正如叶舟所说,他要通过这部小说寻找中国的精神原乡。

  叶舟的语言厚重苍劲,词句之间充满诗意,素朴庄严、恢宏大气却不冗长繁缛。古典诗词曲赋与西部民间俚俗方言在小说中融合得自然流畅,叶舟收放自如、苍凉豪迈的诗性语言独具个人风格特色。《凉州十八拍》的文学结构也独具匠心,18个章节的设计汲取了东汉蔡文姬所著《胡笳十八拍》的灵感,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不仅体现在这部作品的体例上,更是在思想内容上。《胡笳十八拍》中有这样的名句:“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其中所表达的舍生忘死的精神,被叶舟在《凉州十八拍》中全然体现出来,凉州大地上的中华儿女无不心系家国,捐躯赴国难,与红军西路军一同匡扶危难中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