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月亮今天亮了吗》
布依族作家笔下的记忆与流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张林
在2021年“台积电文学赏”决审会议上,作家骆以军说:“读李世成的小说,很像在看童伟格或是陈淑瑶的小说,甚至舞鹤某个时期的小说,阅读时要非常专注去剥离人物的命运。这就是个迟到的文学青年(李世成)。”并把李世成列为他“心目中的第一名”。李世成的中篇小说《紫马》最终获得第六届“台积电文学赏”评审团特别奖,是该届首奖。而《月亮今天亮了吗》(山东文艺出版社),是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作为布依族人,李世成写了他眼中的记忆与流徙,本书亦为当代先锋文学传承与延续之作。
11篇短篇小说,11种孤独,11次孤旅。无论是“他”、是“你”、是“我”,暧昧与恍惚的镜头,总归是同一个“我”,是一个人的挫败史。关乎梦境,关乎现实。有时,也是幻觉和错觉。
李世成善于让叙事之声在文本中走神,顾左右而言他,他提供的意象和梦境,随着人称落到空无中,环绕的,疏离的,都潜藏于流动的叙事中。
短篇小说集《月亮今天亮了吗》,大部分为实验性写作,李世成沉迷于写“我”跳出自我,以虚构之眼分身出另一个自己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拟真性相遇和碰撞,引出系列意象和物事的象征性表达。
评论家马兵称,李世成在《白天不熬夜》里展现出了自由又缜密的叙事能力,还有一种对语言作异质性审美传递的自觉,比如“我把瓦片一角掰碎,朝一颗星星扔去,被它旁边的另一颗星星射出一束星光击落,星光像掷向远方的刀片,发出轻微的震颤声。”这样的句子,让人想起对中国新感觉派作家有着巨大影响的日本小说家横光利一《日轮》里的“他捡起一块小石头,扔进森林。森林把月光从几片柏树叶子上掸掉,喃喃地自言自语”。阅读这篇小说,确实可以激活我们被惯性的修辞和语法结构弄钝的审美触觉,它不太好读,但很耐读。
评论家王干评《红拂》时说:“多视点的转换,对话之外的对话,那些小说人物和叙述者构成的语言囚笼,多侧面地显现了现实的反光和生活的碎片,游移的焦点成为《红拂》的叙述迷宫之源。复调在这里不仅是结构,也是内容本身,还是语言本身。李世成选择一个高难度的叙述模式,他今后的路会艰难、崎岖而迤逦。”
作家韩东给小说集《月亮今天亮了吗》的推荐语是:“李世成的小说继承了先锋写作的精英传统,取材或许日常写法绝不平庸。语言刁钻,意象兀立,结构别有用心。它们直接就是诗歌或某种诗性艺术的变体。这对技术难度和品质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世成是一个勇于挑战自我和流行风尚的好作家。”
正如作家吕新的推荐语所言:“布依族没有系统的文字,布依族青年作家李世成用汉语写小说,用强烈的现代主义光芒反哺他的故土,也因此,他身上的鳞片或羽毛极易被识别。”
作家阿乙也为李世成作诚挚推荐:“作者深深地沉浸在神圣、丰富、诗意、充满流动的意识的文学世界中。很明显,他是当代文学最纯粹的几粒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