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经典大系》

展示中国科幻过去、现在、未来

作者:姚海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姚海军

  在时光列车即将驶入21世纪之际,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先生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支持下,主编了洋洋大观的六卷本“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用精心遴选的300万字作品,勾勒出20世纪科幻文学发展的基本样貌。

  叶永烈先生对科幻文学的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在该丛书序言中甚至提议:“以后在每个世纪末,都出版一套‘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但令人痛心的是,2020年,叶永烈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出版界的朋友始终铭记他生前的愿望。曾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多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房向东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远多次相约,希望我能与刘慈欣一起续编“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

  21世纪不是才刚刚开始吗?当我抛出这样的疑问时,两位出版人不约而同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理由:21世纪虽然只过去了20年,但这20年是中国科幻迄今为止最为光彩夺目的20年,我们有理由提前实施叶永烈先生的计划。

  我深以为然。

  自进入21世纪,我国科幻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以吴岩、韩松、何夕、潘海天、凌晨、杨平、赵海虹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进一步壮大了他们在20世纪最后10年悄然发起的新科幻运动,为科幻文学带来青春的律动和类型的大幅拓展。

  1993年偶然闯入科幻世界的王晋康,迅速在世纪之交成为中国科幻重要期刊《科幻世界》的台柱子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为新世纪的中国科幻增加了文化上的厚重和哲学层面的思辨。

  1999年,中国科幻另一位明星作家刘慈欣闪亮登场,并在其后的10年密集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准的中短篇佳作。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为中国科幻以及中国科幻与世界科幻的对话交流开创了全新局面。

  《三体》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这一热潮甚至波及海外,在今天仍然备受关注,因此,最近10年也被很多评论家称为“后三体时代”。

  “后三体时代”几乎无处不闪耀着《三体》的辉光,但就在这辉光中,新星的力量在悄然执着地生长。陈楸帆、江波、宝树、张冉、拉拉、迟卉、长铗、谢云宁、夏笳、程婧波、顾适、阿缺、杨晚晴、梁清散、钛艺、廖舒波……新一代的科幻作家以更为敏锐的眼光审视并界定科幻的意义,试图在文化传统与国际潮流、现实和未来、科技和伦理的交织中找到立足的锚点。更让人惊喜的是,当下科幻舞台的中心,不仅有新生代、更新代,王诺诺、索何夫、陈梓钧、昼温、念语等“90后”作家也已经崭露头角。

  科幻的繁荣,意味着针对不同年龄层读者创作分工的完成。在原本被认为属于儿童文学的科幻小说日益成人化的同时,在科幻的内部,少儿科幻分支开始重新被认识,并迅速发展。一方面,专门为儿童写作的科幻作家异军突起,其中赵华、马传思凭借自己的科幻创作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另一方面,成人科幻作家进入少儿科幻领域也渐成趋势,王晋康、刘慈欣、吴岩、江波、宝树等均创作过少儿科幻作品。

  这套《中国科幻经典大系》(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新世纪第一个20年科幻小说的主要创作成果分为12卷呈献给广大读者,其中很多作品都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重要奖项,亦有不少作品被译成英、日、法、意等语言在国外发表。

  成绩斐然,但容量有限。本丛书的编选由我和刘慈欣共同完成。我初选后,交由刘慈欣审定。因此,本丛书无法收录所有的优秀作品,只能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