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
小背篓中重温童年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孙慧阳
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生命最初对自己、对所处环境的综合印象,奠基其成年后对自己及世界的认知与定义。那些穿越时空的记忆中,总会停留着一些熟悉的老物件。无论时隔多久、距离多远,无论那些物件至今是否仍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都无碍于它们成为闪亮在童年里的一枚枚纪念章。那些关于老物件的记忆由模糊到清晰,一生不可磨灭。图画书《小背篓》(明天出版社),正是作者心中一段有温度的童年记忆的再现。
一改往常书写回忆惯有的老旧、昏黄感,故事的开篇,绘者以开阔的跨页、明艳亮丽的黄绿色彩搭配,勾勒出湘西的梯田景象,画面远近层次分明、中景写实细致,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令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置身画中的村落。
作者借小女孩之口娓娓道来当年打猪草、捡菌子、给家人送饭的件件往事,画面同步取景坡上早春的梯田。虽是那山那水,读者却仿佛可以随小女孩一道移步上山,丝毫没有空间或代际的隔膜感。然而,小女孩看似聊天般的自述如同一根神奇的魔法棒,翻页间带出了绘者笔下一幕幕或全景或中景或特写的默契切换,缓缓呈现出梯田人家春日犁田、屋前耕种、定期赶集的生活日常。
随着小女孩的讲述,读者不仅赏到了夏季的雨、雨后的果实,赏到秋季田地金色的辉煌,赏到丰收后厨房里的甜甜雾气,以及寒冷冬日里满心期待迎来的漫天大雪,更有机会体会到梯田人家四季耕作的辛劳,人在天地间与万物共处、不违农时的和谐,集市采买时对家人的顾念,采摘果子的童趣与喜悦,三代同堂的其乐融融,冬日暖暖的火堆旁一家人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女孩对来年春燕回归的期盼。
阅读的过程,亦是捕捉细节的过程。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为爷爷生前亲手编好、送给小女孩的礼物,小背篓一直存在于画面的叙事过程中。小背篓里装载的物品随着季节、场景的更替一直在发生变化。它陪伴小女孩经历四季更迭,也参与并见证着小女孩童年的成长。当然,这并不是只属于小女孩的小背篓,它也属于众多与作者同样在湘西生活过及生活着的人们。小背篓共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看似不起眼的装载用的物件,亦是代际的传承,是一种背在肩上、担起四季的生活方式,是一份智慧与坚韧。
故事收尾处的蝴蝶页,皑皑白雪覆盖着层层梯田,溢出一览无余的寒意。而在冬天日头的普照下,在雪面泛出明晃晃的光芒中,又透出些许暖意。那里有女孩对爷爷的思念、对春燕的期待、对春天的期盼。回看开篇处蝴蝶页,相同的场景中,大地已现生机盎然、春燕已起舞翩翩。日子,又渐渐温暖起来。如此,故事重回春日的起点,等待读者开启新一轮的阅读与发现,再度感受那小背篓中的童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