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工智能》

穿越人工智能前世今生

作者:张卫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张卫滨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无疑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话题。随着AlphaGo(阿尔法围棋)先后击败李世石和柯洁,引发了人们关于机器人是否能够战胜人类的担忧与讨论,再加上最近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的“出圈”流行,似乎人工智能影响人类生活的时代越来越近。

  人工智能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前沿的技术,但是相对来讲,它的入门门槛比较高。深奥的数学公式,严谨的推演过程,即便是专业的程序员也会望而生畏,更不用提非专业人士和青少年了。吴飞先生的《走进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出版社)是适合本土青少年阅读的科普类读物。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将人工智能的起源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典故联系到了一起,比如偃师造人、鲁班造木鸢等。

  使用机器代替人类思考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浪漫想象,这一愿望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先秦时期。根据记载,我们古代也有各种自行车、自行人的“发明创造”,小说演义中,诸葛武侯发明的“木牛流马”,虽然已经过去了近2000年,依然让人有兴趣去探索究竟。这些发明不尽相同,但是其愿景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机器实现代替人类思考和工作的夙愿。

  但是,这种想法在现代以前更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直到计算机出现,人类有了足够的运算能力和足够多的数据之后,人工智能才成为有希望变成现实的事情。

  《走进人工智能》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在漫长的探索历程中,感受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历史。现代计算机是这一历程的助推器。针对以前人类智力和计算水准无法达到的领域,计算机表现出了超强的能力,突破了逻辑推理与优化搜索算法的既有极限,其中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是最具里程碑的事件。还记得当年这件事情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反响,人们纷纷惊呼,机器将要战胜人类了。但是,这也是传统人工智能领域最后的高光时刻。从此之后,由于无法突破人类思维的复杂性,所以在几十年内,人工智能陷入了长期的低谷,直到深度学习的出现,才带来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应该说,我们目前还在这个红利期内。很多以前难以克服的问题得以解决,众多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焕发了新的活力。

  书中用通俗的语言以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和典故为切入点,逐渐引出了各种高深的算法和技术,比如从印蜡说到深度学习,从囚徒困境到博弈论,从拉普拉斯妖到因果推理……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更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之前不知道的新奇知识。作者娓娓道来,没有深奥的算法,没有晦涩的术语,深入浅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个领域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