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三部曲”

穿越战火迷雾 找寻前行力量

作者:王雨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3

  □王雨婷

  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忠诚的新作“东北抗联三部曲”(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便是聚焦这段历史,以儿童的视角关注东北抗联时期普通民众生存命运的历史题材儿童小说。

  战争在儿童小说的书写中始终是一个沉重而艰难的符号,诚然,“东北抗联三部曲”中不乏对战火之下的饥饿、寒冷、暴力、死亡等残酷一面的书写,也没有逃避对战争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和情绪波动的刻画。但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也不乏对温情与动人场面的描摹,如战争之前儿童的快乐游戏,舐犊情深、兄友弟恭的亲情,邻里之间感人至深、互帮互助的友情……张忠诚用轻盈的童心、人性的温暖,尽量淡化悲情、稀释沉重,以儿童更易接受的方式,讲述关于战争的一切。

  张忠诚的文字充满张力,他擅长用白描的方式讲述故事,寥寥数语却字字铿锵,迸发出饱满的情感与无穷的力量,体现出高超的艺术驾驭功力。

  在《土炮》中,墩儿他舅火勺偷袭日本军官失败后被杀,尸体被挂在镇街将军柳上。卖熏食的老郝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火勺的遗体背走了,放在了供有岳飞塑像的殿阁里。《柿子地》中,卖火烧的蒙古人乌恩看到陈铁血失手摔死了吉野准备逃命时,“将出锅的火烧全倒在笸箩里,觉着这还不够多,他把炉子上半生不熟的也捡了出来……将火烧包斜着系在陈铁血后背上”,为陈铁血的逃亡提供最后一点援助。《龙眼传》中,爷爷和龙眼无意中发现了身负重伤的抗日义士陈拾年,爷爷想去买药给陈拾年疗伤,可日本人对红伤药盯得紧,爷爷只好用锛子把自己的小腿割伤了,以自己受伤为由买到了药给陈拾年治病,他自己却落下了残疾。

  这些充满人情味儿的动人书写,指引读者找寻抚慰人心的微光和继续前行的力量,让作品呈现出更为宽广深厚的美学意蕴,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题材的儿童小说也能有如此丰富细腻、深入人心的艺术表达。

  和平年代的孩子与战争似乎相距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祥和宁静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依然需要了解战争,了解世界的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只有胸怀家国意识,对战争的暴力与伤痛进行反思,才能重塑和维护和平的生活。

  在虚构的文学故事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之间,作者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无论现实如何残酷,总有一抹抹暖阳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为学生开辟一块学习净土的柿子地,深山中保护了一对母子安危的隐蔽硝洞,收留了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小战士的染坊……它们就如同坚硬的盔甲,呵护着孩子们冲出硝烟战火,保护着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见一个个少年正在如虎般成长,也看见了我们这个民族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