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
化身书店“临时工”感受久违书香“烟火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06
□本报记者 黄琳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黄琳在整理元宵节灯谜。
小佳摄
书店里处处洋溢着新春的气息。
本报记者黄琳摄
“黄琳记者你好,2月1日我们书店恢复营业,又是周三工作日,书店人应该不多。”“你当天上午10点到就行,为元宵节的活动做些准备。”春节期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要去杭州市上城区杨柳郡社区的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当一天店员,因此早早联系了书吧负责人盛厦,想提前探探自己的工作内容。
“10点营业应该早点到,先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和书店小伙伴们混个脸熟……”心中盘算着各种计划,2月1日是正月十一,上午9点30分,记者已经来到书店门口。
第一个客人比预想中来得要早一些
书吧门前立着写有放假通知的海报架,提醒上门的读者1月16日至31日书吧放假,2月1日恢复营业。此外,周围还摆放了不少新书海报展架,书香氛围拉满。
绕着书吧外转了一圈,四面通透,走廊摆放着风格简约的茶几,独立庭院中支起了露营天幕,暖暖的阳光倾泻而下,偶尔邂逅一两位散步的居民。舒适安逸的氛围不时撩起人的阅读欲。
“来啦,早。”9点40分,盛厦骑着平衡车出现,带记者走进书吧。记者迫不及待地询问:“今天先做些什么?”
“你先转转,有什么事情能做就做。”盛厦简单交代着,巡店、开灯、检查卫生,一刻也没闲着,还顺手递给记者一个“一日店员奇遇记任务包”。翻开任务包,记者看到了与书店工作人员合影,并邀请他为你拍摄工作照、以照片或视频形式讲述书店或书店人的故事等任务安排。
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是社区书店,阅读、沙龙、亲子、美食一应俱全。书吧有两层,500余平方米,装修雅致,设有成人阅读区、儿童阅读区,宽敞的空间举办公司团建、小型宴会都很合适。图书品种也很丰富,考虑到社区亲子阅读需求,绘本、学生书单、人文图书,应有尽有。除茶水外,书吧还提供餐饮服务,套餐种类丰富,美味且实惠。
9点50分,随着一阵开门声,书吧来了第一位客人,让大家感到格外惊喜。“我初八已经来过了,看到门口的放假通知,知道今天营业。”郑先生家住杨柳郡社区,因自己开公司,工作自由,平时经常来书吧点杯茶办公,“这里的氛围适合办公,让人能静下心来”。
喜欢来这里办公的还有大学老师范女士。“寒假家里有孩子没法工作,这里安静、舒适,适合写论文。”范老师特地在网上查询了书吧营业时间。
看着陆续而来的客人,盛厦直呼“没想到”:“过去一年,书店经历过关张的考验,在大家的支持下‘复活’,但疫情反复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人多是好事,书店被大家需要,今年会更好。”
“旺旺红包”藏着双向奔赴的温暖
本着有事就做的原则,在店员国乔到店后,我们擦了大厅的桌椅沙发。书吧本身整洁干净,放假半月余,落下些许灰尘。当然,这些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随后,找顾客预订的图书、将桌椅搬到户外、布置展览场地,这些活儿干起来,记者觉得轻松。
“来吧,给你拍一张今天的工作照。”干完一些琐碎的活儿,记者和店员国乔、小佳一道站在吧台前,盛厦举起相机,记录下记者工作的状态。
“旺旺旺!新年生意旺旺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社区居民王阿姨领着孙女,笑盈盈地走进书店。“你是新来的吧,之前没见过,新年快乐哦!”见到吧台后的记者,王阿姨热情地打招呼,并递来一个印有“旺”字的新年红包说:“新年要旺,我充1000元的卡!今天‘开门红’,一定要支持!”
书吧的定位是居民家门口的图书馆,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丰富的图书资源,特别推出了“悦读卡”。一年365元,就可以把书店搬回家,每次可以借3本书,一个月内归还,买书买文创都能打折。
“除了作家签名本,书都能借。我们有很多绘本,悦读卡对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实惠。”说话间隙,盛厦接过读者借还的图书,做好登记后集中放在一处:“这些书我们要统一消毒才能上架借阅。”
“你好,你们这里有王朔的新书吗?”来人是沈阿姨,年逾古稀:“他的书我爱看,他写的很多经历我读起来都很有感触。去年他刚出了本新书,我想买回家看看。”
在“新书到架”书架上,记者找到了沈阿姨需要的书《起初・纪年》。买单时,盛厦笑着和沈阿姨说:“您是今年第一位买书的顾客,我给您打个折!”拿着书,记者送沈阿姨到店门口,此时她仍依依不舍拉着记者聊天:“这个书店我常来,平时读书会有时间也会参加。女孩子在书店工作很好,不会太辛苦,还有时间看看书。过几天书店有活动,我再来看你。”
书吧和读者间的双向奔赴,总能带来不经意间的温暖。
精心策划为书店寻找更多可能
“黄琳,元宵我们要做活动,会有猜灯谜环节,你找20个有关亚运会主题的灯谜吧。”安排好工作,盛厦拿来办公电脑,还不忘嘱咐:不要太简单,一下子就猜出来没有成就感;也别太难,大家都猜不出,没有积极性。
按照要求,记者准备了20多个灯谜。“苏杭挂历,打一亚运吉祥物。我知道琮琮、莲莲、宸宸,但谜底是‘忆江南’,还是有难度,不好猜。”看着整理好的灯谜,盛厦二话不说就开删,末了对记者说:“还是要多准备些,观众猜不出,我们就要跳到下一个,难度要适中,这样不会冷场。”
准备了近40个灯谜,盛厦还算满意。接下来,记者开始准备元宵活动需要的灯笼道具,提灯笼的塑料把手凹凸不平,每一根都要用火烫平整以免扎手。
关于元宵晚会,盛厦年前就开始策划。元宵晚会节目汇演、欢乐猜灯谜、“童梦想・共亚运”公益画展、“点亮微心愿”公益结对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心考量,精心准备。“我们会通过微信推送,抽选读者送活动门票。室内活动人数要控制在110人左右,人多了局促,体验感不好。”盛厦说,今年想多做一些活动,探索更多经营模式,让书店能更好发展。下午2点至4点,书吧客人较少。国乔是咖啡师,趁着短暂空闲正在练习拉花,这是他休息的方式。被同事称有强迫症的店员小佳观察着每个书架的图书,摆放整齐有序。“我是去年年底来的书吧,相比上一份工作高峰期一天冲800杯咖啡的经历,这里不会太忙太累。”店员阿华和记者聊起喜欢在书吧工作的原因,“平时有空我会看王小波的小说,小佳喜欢吉他,有时间也会弹上几首,我们在这里比较放松,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
陪小朋友读绘本、整理图书、送餐、当客服回复信息……结束了一天的书店“临时工”工作,记者问盛厦,今年有什么样的打算和愿景?“能赚钱,3年,亏怕了。”盛厦的回答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
夜幕降临,书吧内依旧有客人在用餐后继续办公、阅读。直到晚上9点,书吧都会为顾客点亮一盏灯。记者想,这盏灯里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