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读书苑

“开满弓”“上满弦” 没有时间打年盹

作者: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06

  □本报记者 韩萌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韩萌萌(右)在水吧接受培训。

  

记者刚到津读书苑,就发现一场文化访谈的录播已经开始了。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供图

  1月31日,正月初十,天津气温的回升让人几乎忘记了寒冬,空气中也有了春天的味道。新春的氛围不仅在满街红彤彤的大灯笼和中国结上,也洋溢在路人的眉眼间,不由得让人想起朱自清的那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上午9点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推开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旗下书店――津读书苑的大门,准备“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始一天的店员体验之旅。

总有忙不完的活儿

  因为还在年里,考虑到客流的实际情况,津读书苑这几天都是早上10点开门,本以为到早了的记者发现一场文化访谈的录播已经开始,主持人和嘉宾正在活动区畅聊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摄像机、手机等设备摆开了架势,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看到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记者,负责水吧的小景先浇上一盆冷水。他坦诚地表示,水吧的工作涉及食品、饮品制作,只有持有健康证的人员才能操作。看来记者想掌握咖啡拉花技能的计划泡汤了,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是记者更为他严谨认真的态度点赞。在小景的指引下,记者首先仔仔细细完成了手部的洗消。看着小景递过来叠得整整齐齐的围裙,记者意识到,即使是一天的短暂体验,店员们也不会放松任何一个环节,心里除了刚进门时的兴奋,也多了对工作的敬畏。

  小景对记者的培训是从辨认清洁布开始的,白的、灰的,纤维的、纯棉的……不同的清洁布被叠得四四方方,“宣誓”着它在某一个区域的责任,绝对不可以用错,更不可以离开它的“领地”。记者恨不得给每一块布拍一张特写,万一擦拭物品、台面的时候拿不准,还能拿照片出来比对一下。没想到,小景再一次浇了冷水,“做清洁的时候不能接触手机”。

  好不容易记住了各个清洁工具的功能和范围,店员小谢带着记者走向了书店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擦书架,用湿润但不能滴水的抹布清洁书架上没有书的部分,用干净的布擦拭图书,那些已经开封的书更要精心呵护。什么时候用潮乎的布,什么时候用干的布,什么时候用掸子,“快手”小谢边教边干,一会儿功夫,面前的书架整理了一大半。看着他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记者发觉平日书店里总是干干净净的,好像一切本来就如此,其实背后是员工们对于细节的严格把控,而他们这些日复一日的辛劳,在大多数时候是不被读者察觉的。

  “实在站不动了,就这样活动活动脚踝,多多少少能缓解。”店员文静是一位心细的女生,她看出来体验了两个多小时的记者开始有点儿站不动了,便将自己对抗脚酸腰疼的小妙招分享出来,还不忘提醒,“其实最累的时候是一下班,整个人放松下来,疼啊酸啊的感觉才真正开始。放心,你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到地铁站的。”文静的幽默确实有缓解疲劳的疗效,她告诉记者,站不动了就搬梯子去擦擦高一点儿的书架,给架子上面的绿植浇浇水。是啊,这一上午在书店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

书店工作收获特别待遇

  不知道是看出来记者短时间可能掌握不了清洁工作的精髓,还是准备再观察一下其他方面有没有可能成为“可造之材”,店员们加紧了对记者的培训。

  正好遇到送货,文静耐心地指点着,“先根据货单清点到货,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签字了。”“嗯嗯,这个好像挺简单啊。”记者思忖着,没想到同时到货的是几个大箱子,里面既有图书,还有文创产品,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在文静的帮助下,记者完成了收货,接下来就开始尝试扫描商品依次入库。文静说,入库的环节既是将商品输入电脑的环节,也是将商品大类印入脑海的环节,“就好像认人一样,在这个时候你要对商品的外形、封面的特征或者颜色有一个初步印象”。记者半懂不懂地记下了,等到后面遇到读者咨询的时候才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

  小谢带着记者溜书架,说实话一开始觉得这是个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书架上明明都标着类别,读者自己也会看到。可是跟着小谢走了一圈,记者发现这其中大有学问。“首先是认门儿,溜着溜着就会发现有的书‘离家出走’,你要拿上它,等转到它‘家门口’给放回去。然后是重点图书这个区域,门口的这两个展示架上都是新书和出版社重点图书,不仅要熟悉图书的分类摆放,还要对书的内容有一些基本了解。”一路过来,小谢调整摆歪了的图书,又擦擦货架上的展示品,手上一刻都没有闲,眼里总有活儿。“之前有实习店员跟我说,以为书店的工作就是看看书,浪漫又富有诗意,等一上手才知道书店的工作真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认清现实后依然选择坚持的人,一定是爱书人。”如果说眼到手到的勤快是一名合格书店员工的首要条件,那么,和读者打交道就需要知识储备和经验累积的综合能力。“哪怕来的时候是‘社恐’,待久了早晚能变‘社牛’。”小谢说,很多读者慢慢都成了朋友,有事没事来店里坐一会儿,跟他聊书,也聊书以外的事,这大概是书店员工这份工作的一份特别待遇。

  记者在店里观察,不管是初来乍到的,还是轻车熟路的,津读书苑的员工在意每一位读者,他们会根据读者的年龄和兴趣介绍图书,会认真地把读者没有找到的图书登记在册,也会适时地提醒陪着孩子来看书的老年人把手机音量调低一点儿。

  “一看读者进店了,不能立刻跟上去,你得留意着人家在哪个地方停住了,就在周围整理整理书。读者有想问的,一眼就能看见我们店员。”一过中午,津读书苑的读者就多了起来,小谢他们顾不过来,就教记者如何既不打搅读者浏览选书,又能做到有求必应。

历尽严冬满怀希望

  中午店员们都是轮着去吃饭,没有谁能踏踏实实地休息一会儿。“赶着吃完,就赶紧换别的同事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津读书苑店长赵鑫扒拉几口饭,马上就为明天的“书香玉兔闹元宵”书展做准备去了。

  “经历过疫情的寒冬,春天一来,做书店的都珍惜着呢。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多开展一些活动,让读者尽快回到店里。”赵鑫介绍,从2021年夏天开始营业,津读书苑就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经过许多次的起起落落,艰难困苦也锻炼了书店坚韧的个性,一有机会他们就组织课外学习营、图书分享会、直播带货等各类活动。“现在放开了,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负责书店宣传和活动的杨雨欣告诉记者,津读书苑“开满弓”“上满弦”,今年依旧以活动作为重点,正在积极为2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做准备,图书分享会、新书发布会、研学活动等已提上日程,去年广受好评的“津读大讲堂”即将开展第二季,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的新活动“烟火天津”也正在进行第一期的拍摄,很快与大家见面,“没有时间打年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