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实践的出版实务教科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6
□李景端
我认识徐海多年了,以前只觉得他是个可亲、能干的出版人,可是近日读了他的新著《出版的正反面》,才认识到,他可是一位学识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俱佳的出版专家。
徐海现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他虽学法律出身,但长期从事出版一线工作,担任过出版社社长,因此对出版业的历史和现状都很熟悉。我也算是干了近50年的老出版人,但从这本书中,我确实看到了许多新思维、新见解,丰富了对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认知。读罢此书,我掩卷回味阅读的感受时,脑际浮想联翩,欲言多多,但印象突出、不吐不快者,概括有三。
其一,这是一本包罗出版万象的教科书。关于出版的各类图书,我读过的不算少,但像徐海写的这一本,的确是首次看到。此书既有出版历史和理论的宏观思考,也有出版几乎所有环节,包括出版社的结构,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选题策划、组织作者、面向读者、员工使用、人才培养等具体操作,也有经营、品牌、发行、营销、核算、库存等经营之道,更有上市公司、大工程、国营与民企、出版的陷阱以及侵权与违禁等利弊责任的分析。正因为作者视野广阔,知识面丰富,又善于思考,因此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当前出版人所关切和面对的问题。作者的见解和判断,也许未必全是完整无懈的答案,但它至少向出版人展开了出版领域正在面对的现实,并提出了可供研究和参照处理的对策。尤其对于初入出版界的新手,这本著作堪称通俗实用的教科书。
其二,这是一本从实践升华为理论的出版实务专著。通常的教科书,大多引经据典,阐述相关出版的各种理论,自然也辅有一些实践案例,但这些案例,一是量少,二是大多转自他人的二手材料。而徐海这一本,通篇基本上都是从出版一线的实践出发,大凡提出问题、叙述过程、分析利弊,直到处理的方法,多是以实践案例为依据,用现实或亲历的第一手事实,来说明现象或解答实务操作。例如,作者总结获得选题的3条捷径:偶得、改造、深挖,其故事来源,就是从作者自己及其所属出版社所发生的。书中还列举了诸如《老杆子》成书及营销全过程,苏美社“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书畅销不衰,乃至运用新媒体“我的半天直播生涯”等案例,都表明,作者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和见解,是从这一系列实践中升华而成,增强了这些观点和见解的说服力和亲切感。
其三,这是一本直面出版现实的力作。本书书名《出版的正反面》,初见“反面”二字,就令人耳目一新。通常出书多讲经验成就,少讲不足,更不明讲缺陷、弊端和失策。但徐海这一本,可是用理性的思考,把事物的正面及其明显与潜在的反面,都加以逻辑的梳理,这种不回避矛盾的科学态度,使反面的事例更加突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正面观点。回顾此书,既讲了出版导向、主题出版、怎样当社长和总编辑、怎么搞活营销,甚至怎样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等广泛领域的正面内容,又客观地讲了出版的陷阱、某些机制的短处、决策不当的大工程,甚至直指某些“假编辑部和假主任”,以及自己担任社长时一些考虑不周的事例。在列举的这些反面内容中,有不少是出版业从业人员以前不曾甚至不敢涉及的领域。但由于作者态度坦诚、尊重事实、说理到位,因此使阅读的人得到正面警示的启发,这一点,应该算是本书的一个“另类”特点。
最后,如果苛求的话,此书仍有些出版现象着笔太少,诸如对公版书低水平的不断重复出版、驱动原创的有力措施尚嫌不足等。为此,期待作者下一部新作,会有更全面更精辟的论述。
(作者系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